二、教育孩子正確認識自己
自卑感形成的原因,是個人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這是孩子自我認知能力差的緣故。要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家長要教育孩子從改變自我認識開始。家長要鼓勵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學會比較,從對比中豐富自我認識、肯定自己,並讓成績和長處進一步光大。正確認識自己的更直接的方法來自於父母,父母是與孩子最親近、最親密的人,父母當然更了解自己的孩子,關心孩子的成長、發展和健康、幸福。因此,當孩子遇到挫折、失敗時,父母要積極幫助孩子分析原因,給孩子提供一些方法。
三、幫助孩子使用積極的自我暗示
心理學上,暗示是指用含蓄、間接的方法對人的心理產生迅速影響的過程,自我暗示是暗示的一種類型,它是來自內心的一種自我刺激。積極的自我暗示,是說即使自己處在不利情形,也要鼓勵自己,增強信心,而不是事先過多地體驗還沒有到來的失敗之後的情緒。不可小視積極的自我暗示的重要作用,哪怕就一句“我能做到”,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四、隨時鞏固孩子的自信心
鞏固孩子的信心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當父母看到孩子因不斷成功而樹立起信心時,千萬不能以為大功告成,更要不斷鼓勵孩子,鞏固其自信心。孩子隻有在不斷的鼓勵中,才能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來樹立起自信。
如果父母經常挑剔孩子,孩子剛形成的自信很快就會消失。莉莉是一個10歲的女孩,非常喜歡彈鋼琴,彈的曲子非常優美,而且,她還每天堅持練習好幾個小時。一天,媽媽的朋友林阿姨來做客,對莉莉的自信和努力非常好奇,就問莉莉的媽媽:“莉莉怎麼這麼自覺彈琴呀?而且,她看上去非常喜歡彈鋼琴。”莉莉媽媽淡淡地笑了,說:“我雖然不懂音樂,但是我懂得欣賞我的孩子,每當她練琴的時候,不論好壞,我總是對她說:‘孩子,你今天彈得更好了,比昨天進步了。’我是她最忠實的聽眾,孩子非常喜歡彈琴給我聽。”
由此可見,隨時鞏固孩子的自信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在這個過程當中,父母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一是不要諷刺孩子,以免孩子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二是不要過分讚揚孩子,以免孩子產生驕傲情緒。隻有隨時地、恰當地鼓勵,才能不斷提高孩子的自信。
五、培養孩子的堅強意誌
如果家庭對孩子嬌寵、溺愛,一旦他離開家庭稍遇困難,便會不知所措,形成自卑心理。因此,家長要鼓勵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當孩子碰到困難時,隻要是經過努力可以克服的,家長可從旁加以指導,不要包辦,盡量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使其慢慢學會自己處理各種事情。
平時,家長多帶孩子到大自然當中去,多參加各種集體活動,有意識地豐富孩子的知識,提高孩子的能力,避免因自卑而怯於與人交往,形成自我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