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怎樣讓孩子愛動手(1 / 2)

艾森豪威爾在小時候,父母就培養他幹活的習慣,包括做飯、打掃衛生等。一次,弟弟染上了猩紅熱,家裏頓時緊張起來了。媽媽向艾森豪威爾交待了一件“大事”,就是給全家人做飯。當時,艾森豪威爾才七歲,還根本沒做過飯。但母親手把手地教他,怎麼切菜怎麼生火,每天吩咐他做什麼飯。由於手藝不精,他做的飯菜常常讓家裏人吃得直皺眉頭,還叫嚷著難以下咽。後來,他越做越熟練,還練就了一個拿手好菜,就是會做一種湯,家裏人都非常喜歡喝。勞動雖然辛苦,但也有樂趣,讓他明白了隻有依靠艱苦的勞動,才能改變和創造生活。同時,也形成了他善於待人接物、團結助人的品行。

手是人的重要感覺器官,讓孩子多動手是促進智力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手的活動,可以獲取更多的外部信息,這些信息能促使大腦積極活動,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使孩子心靈手巧。明智的家長平時在孩子完成作業的同時,盡量讓他們多動手,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或鼓勵他們從事其他各項有益的活動。每當寒暑假,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將自己的子女送去學書畫或彈琴等,目的就在於讓他們勤動手,訓練手指的靈巧,增強大腦的靈感,有效地啟動大腦皮層分析器的活動。

然而,也有許多家長讓孩子“一心隻讀聖賢書”,平時連簡單的家務勞動諸如洗碗、掃地之類,都一攬子留給了自己。在這些父母的中,高分就是他們對子女的最大希望。殊不知,溺愛自己的孩子,恰恰是害了他們。

一、孩子動手能力差的原因

如今的孩子動手能力差,一位高中生連煮麵條都不會的事並不新鮮,至於洗衣之類的家務活動就更甭提了。孩子動手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有三種:

1.成人包攬

家長擔心孩子小不會做事,怕他出事,或怕孩子損壞東西,許多事不讓孩子自己動作去做,而由成人包辦,孩子也就失去了一次次動手的機會。

2.缺少場所

現在的家庭裝飾擺設多是成人化,沒有孩子動手的小天地。孩子進了家門,這不許動,那不許碰,玩具不能自由拿放,孩子可活動的空間太小。

3.沒有機會

父母花錢買的玩具,外表雖美觀,但大多數是機械或電動的,不能拆拚,孩子缺乏動手材料。

二、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重視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有機會參加各種動手的活動,促進他們能力結構的合理發展。

1.改變愛的方式

許多父母對孩子的疼愛表現在細致周到的照顧上,並事事代勞。殊不知這恰恰是在不經意間丟失了孩子動手學習的機會,造成孩子的依賴性,使孩子失去適應周圍環境的能力。因此,家長要更新愛的觀念,改變愛的方式,把學習的機會交給孩子,培養孩子自理的能力及對外界的適應能力,這才是對孩子理智的愛、真正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