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琴是個懶惰的孩子:天天早起不刷牙、不洗臉,晚上也不洗腳就睡覺;她在家裏從不幫媽媽做家務,更有甚者,連作業都不愛寫。有一次寫語文作業時,剛好家裏有複寫紙,老師明明留的是每首詩寫五遍,她卻拿著複寫紙隻寫了一遍。麵對小琴的懶惰,家長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好。
其實,孩子懶惰大多是後天形成的一種習慣。孩子小的時候,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很好奇,總是躍躍欲試,例如掃地、洗碗等等,可是在他們參與複雜一點的勞動時,有的父母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怕孩子弄壞東西、弄髒衣服,而加以製止。這樣,就使孩子們失去了嚐試的機會。當他們想“勤快”一下時,父母硬是加以阻止,從此他們便會心安理得地等待父母的伺候。父母也許沒意識到自己扼殺了孩子勤勞的特質。直到孩子長大,越來越懶了,父母才像剛剛發現一樣地驚呼:“這孩子怎麼這樣懶!”
勤奮永遠是成才的鑰匙,永遠是成才的第一推動力。具備了勤奮這種可貴的品質,孩子就等於擁有了成功的一半。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糾正孩子身上懶惰的惡習,培養孩子勤奮的美德。
一、孩子懶惰的表現
孩子不願做家務,愛找借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
1.自己能做的事不做
有些懶惰的孩子明明是自己能做的事,卻找各種各樣理由不去做。他們最大的理由就是那不是屬於自己的事情。有一些是與已無關的事,他們就不會去做。比如,為花園裏的小樹、小花鬆土施肥。另一種是雖然是自己能做的事,也與自己有關,可是他們都指望父母來做,所以也懶得動手。比如最常見的打掃家裏的衛生。
2.大事不會做,小事不願做
有很多孩子存在這樣一種心理,總以為自己還小,太大的事情做不來,太小的事情又覺得沒必要做,總覺得那些小事有父母做就可以了,因為一向都是他們做。比如,很多孩子就認為做飯是一件複雜的事,他們也做不來,同時又認為像洗襪子這樣的小事,本來一直是媽媽在做,自己就沒有必要多此一舉了。
二、過於懶惰的危害
一個懶惰的人,不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因為懶惰的人是很難把理想付諸行動的。而且,一個人如果養成了懶惰的習慣,還會給他的成長帶來不可忽略的其他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讓一個人的成功成為幻想。
1.自理能力差
懶惰容易使一個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妨設想一下,如果一個連襪子都不會洗的人,會有多強的生存能力呢?一個連生存都成問題的人又有多少能力獨自麵對成功所必須要經受的曲折與磨難呢?
2.懈怠人的意誌
過於懶惰,不利於鍛煉頑強的意誌以提高心理素質。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都讓他自己做,這樣就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減少依賴性。
3.疏遠親子感情
過於懶惰不利於培養孩子與父母之間融洽的感情。隻有參加過勞動的人才會懂得父母的辛勞,知道父母養育自己不容易。而一個懶惰的孩子就不可能體會到這一點,反而會認為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會以為,他們生來就是享受的,父母伺候他是應該的,稍不滿意就大發脾氣。
三、如何解決孩子的懶惰問題
為了培養孩子身上勤奮努力的品質,克服懶惰的習慣,家長可以采取以下建議:
1.製訂合理的作息計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