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別讓孩子太嬌氣(1 / 1)

在中國的家庭裏,特別是在眾多的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孩子多是過分的寵愛和嗬護,導致了許多孩子都養成了“驕、嬌”二氣。“驕、嬌”二氣,顧名思義,指的就是驕傲和嬌氣。在孩子小的時候雖然可能不覺得其危害性,但是當孩子逐漸踏上社會後,往往就會發現事態的嚴重性,並且那時候想要再改掉也是很不容易的。

孩子因其小,因其稚嫩,有點嬌氣是可以理解的,在家庭生活中,小女孩、小男孩向大人充滿稚氣地撒點嬌、耍點賴,不是什麼錯誤,反而讓大人感受到天倫之樂,增加幸福感。然而凡事都有“度”,孩子一旦嬌過了頭,養成了過於嬌氣的毛病,就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一、嬌氣孩子的表現

現在的獨生子女,太嬌氣的不少,常有的表現是:

1.生活上嬌氣

嬌氣的孩子在吃東西時挑挑揀揀,愛吃的吃個沒完,不愛吃的一點不動,飯桌上大人頗費口舌,有時逼著家長做這做那;使用文具、物品由著性子來,喜歡的就用,不喜歡的就扔在一邊,磨家長買了這個買那個;有一點不舒服就不想上學,要求家長請假;經常要求不上體育課。

2.勞動上嬌氣

嬌氣的孩子一讓幹活就反感:“又讓我幹活,我累著呢”;在勞動時無精打采,應付差事;洗衣服怕水涼;打掃衛生、倒垃圾嫌髒;重活幹不了,輕活不愛幹;在學校還能努力表現,回家連腳都懶得洗。

3.學習上嬌氣

嬌氣的孩子做一會功課就喊累;讓家長削鉛筆、包書皮、整理文具;念會兒書也要支使家長倒水、拿飲料、拿水果;作業沒做好,不賴自己賴家長;考試考不好,賴家長沒給複習好;學習時遇到困難,動不動就厭煩,發脾氣。

4.榮譽上嬌氣

嬌氣的孩子經不起批評、表揚。一受批評就委屈,情緒低落,流眼淚,有時跟家長強詞奪理;受點表揚,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

二、父母如何治“嬌”

矯治孩子身上的“嬌氣”,既要抓緊時間,又要堅持不懈,痛下決心,切不可聽之任之。

1.狠心治“嬌”

為了治嬌有好效果,並且不至於半途而廢,家長必須下狠心,關鍵時候不能心軟。孩子過於嬌氣,主要是大人過於疼愛、過於嬌慣造成的。要想給孩子治嬌,父母先要統一認識,認清嬌慣孩子將帶來惡果。有的家長以“孩子還小”作為嬌慣孩子的借口,這沒有好處。要明白,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要使嬌氣逐漸減小,變成意誌堅強的孩子。一般地說,小學中年級以後,就應把這種嬌氣克服掉,大了就不容易了。

2.勞動治嬌

勞動是治嬌的好方法。在給孩子講清道理之後,安排難度稍微大一點的勞動任務,鼓勵孩子堅持幹好。開始,最好家長跟孩子一塊幹,隨時指導。比如家庭大掃除,學習擀餃子皮,每天擦地板,刷洗衛生間等。關鍵是持之以恒,孩子勞動時,多肯定、多指導。寒暑假裏,可以安排更多的勞動任務。

3.鍛煉治嬌

嬌氣的孩子最怕跑步、爬山。家長跟孩子訂個協議,每周一起跑步,不少於三次,距離遠近依孩子年齡和身體情況而定。開始1000米,跑幾次後提高速度,以後逐漸延長距離。利用雙休日去爬山或者徒步遠足也是好辦法。跑步、爬山既能開闊視野,又能鍛煉身體,磨煉意誌。

4.定時完成學習任務

父母先跟孩子討論,一次專心學習時間能達到什麼水平,然後定一個目標。比如,原來能專心學習30分鍾,現在就定40分鍾,而且明確學習質量要求。上好鬧鍾,抓緊分分秒秒,讓孩子看到效果,及時鼓勵。如果孩子做不到,家長可以一起來讀書,劃重點,記筆記,互相競賽,互相監督。家長的表現要認認真真,不能裝樣子。

5.尋求老師協助

嬌氣的孩子,往往在學校表現得最強烈。父母可先與老師溝通,請老師給孩子安排一些經常性的任務,並給予表揚、批評。表揚、批評之後,家長及時跟孩子一起分析為什麼受表揚、受批評,應如何正確對待。幾次之後,孩子就能經得起表揚和批評了,而且學會調控自己情緒。還可以建議老師與孩子談談嬌氣問題,並在操行評語中寫出“如能克服嬌氣,會取得更大進步”一類的話,調動孩子自己治嬌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