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如何培養管理能力強的孩子
召召雖然是個初中生,卻一直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事。比如,他的房間雜亂無章,書桌上更是幾乎找不到可以攤開書、下筆寫功課的地方。媽媽叫他整理整理,他也從不拒絕,但是總拖延搪塞。如果真的逃不過,他就一股腦兒將東西胡亂塞進抽屜、櫃子裏。
進入中學後,功課加重,他這個雜亂無章的毛病並沒有改掉,尤其在學習方麵表現得特別嚴重。例如,他無法先做完功課再遊戲,而是沉迷遊戲中難以自拔、無法節製。為此,媽媽不得不跟前跟後,千叮囑萬催促,不厭其煩。其結果是,召召表現出對自己的事越來越漠然,學習這件事漸漸地成為了父母的事。
像召召這樣缺少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做事沒有規矩、條理,也無法控製自己的行為,怎麼不令家長感到揪心?
自我管理能力的養成,其實就是孩子成長能力的養成。孩子懂得自控、懂得忍耐,做事有條不紊、毫無疏漏;有很強的獨立生活能力,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並能推己及人、換位思考,體諒他人的喜怒哀樂……最終,孩子將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也會使他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與自豪。
現在,很多孩子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情都是父母包辦代替。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現象,父母應該努力改正。
一、管理能力要從小抓起
很多研究資料顯示,要讓孩子自己在三四歲之前完全學會穿衣服和脫衣服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疊被子,學會自我管理,這種意識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2歲左右的孩子就已經有了自己穿衣服和脫衣服的獨立意識。這時雖然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也可能穿得不合父母的意,但是,父母還是應該不厭其煩地鼓勵孩子慢慢地實踐。當然,父母不可撒手不管,應該及時教孩子正確地穿衣服和脫衣服的方法。如果父母為了省事,不讓孩子動手,孩子一旦形成了依賴的習慣,他就不會自己動手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了。除了鼓勵孩子自己穿衣服、脫衣服之外,父母還應該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不斷地形成冷了會添衣服、熱了會脫衣服的習慣。同時,還應該教會孩子自己疊自己的小棉被,洗自己的小手絹、小襪子等等。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才是一個好孩子。
二、減少對孩子的管製
要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就要減少對孩子的管理和管製。家長要鼓勵孩子自己思考,懂得做事是為了自己的將來;鼓勵孩子自己選擇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不該做;鼓勵孩子在內容選擇的基礎上,思考和安排各類事做的順序,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然後再做什麼……這時,家長的管理員角色就應轉變成觀察員和建議員,給孩子一些指導和意見;而路,由孩子自己去選擇,自己去走。不要怕孩子犯錯,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機會。如果成績下降了,提醒孩子是否是分配給學習的時間少了,或者需要輔導,讓孩子自己調整自己的安排。這樣,孩子又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和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基礎上,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學習和理解要善於在問題發生前解決問題而不是等到問題發生以後。這時,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就真正培養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