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管理玩具教起
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讓他們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好方法。父母應該為孩子準備一個地方,讓孩子專門用來放置自己的玩具和物品,讓孩子知道這些玩具和物品各有各的“家”,每次用完之後,都應該將這些東西送回他們自己的“家”去。要讓孩子明白,收拾自己的玩具和物品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父母偶爾幫幫忙,應該獲得他的感謝。父母要盡可能地用遊戲等方式去吸引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和物品等,並且堅持不懈地強化,最後使孩子形成習慣。
四、從做家務學起
一般人認為,做家務隻是鍛煉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這顯然是將做家務的目的狹隘化了,其實,做家務可以幫助孩子確立對其他家庭成員的責任心,使他與長輩有休戚與共的感受,這對孩子控製自己的情緒,了解及體察家長的情緒變化有著絕佳的效用。反複做同樣的家務:擦地板、擇菜、晾衣服……對孩子的忍耐力也是很好的鍛煉。此外,與家長一起做家務也是一項極好的親子活動。
五、給孩子學習管理的機會
稍大的孩子,可由家長帶領參加自助遊。暑期是親子自助遊的最佳時機。盡量由平時對孩子照顧管理較少的一方,單獨帶孩子出遊;而且,家長帶孩子出遊時,盡量表現得“低能”一些,從而給孩子創造鍛煉的機會。很多難題都可以與孩子商議著辦,比如:去一個景點怎麼走才最經濟?臨行前應準備哪些東西?遇到迷路、超支、旅館客滿、訂不到理想的車票應該找誰求助?這樣的討論會把孩子的做事計劃性和生活自理能力一點點挖掘出來,他會知道出門要帶上地圖、帽子、防曬霜、飲用水,還要準備足夠的硬幣乘坐公交車;他也會知道拍攝所用的膠卷可以在旅館附近的超市購買,質量有保障、價格還便宜,在景區購買的膠卷要貴很多。
孩子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家長應指導他們不斷與他人比較,也和自己的過去比較,並以此調整自己的思想方式和行為習慣,克服困難,戰勝自己的不足,最後要達到自己考察自己、自己思考自己、自己解剖自己、自己調節自己、自己戰勝自己。如果管理達到了這種境界,即不用別人管束,自己就能調節自己的言行,達到自動化的程度,便進入了自我管理較成熟、較完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