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企業家曾談起了他遇到的兩種人:一個是性急的人,他公司的業務做得雖然很大,但是開銷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顛八倒,毫無秩序。他做起事來,也常為雜亂的東西所阻礙。結果,他的事務是一團糟,他的辦公室簡直就是一個垃圾堆。他經常很忙碌,從來沒有時間來整理自己的東西,即便有時間,他也不知道怎樣去整理、安放。
另一個人恰恰相反。他從來不顯出忙碌的樣子,辦事非常鎮靜,總是很平靜祥和。別人不論有什麼難事和他商談,他總是彬彬有禮。在他的公司裏,所有員工都寂靜無聲地埋頭苦幹,各樣東西都安放得有條不紊,各種事務也都安排得恰到好處。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辦公桌,對於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複,並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條。所以,盡管他經營的規模要大過前個商人,但別人從外表上總看不出他有一絲一毫慌亂。他做起事來樣樣辦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條理、講求秩序的作風,影響到他的全公司。於是,他的每一個員工,做起事來也都極有秩序,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兩種做事的方式,帶來兩種結果。
做事有條理對於一個人來說,不僅是一種做事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態度,是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對於孩子來說,做事有條理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可以幫助孩子有條不紊地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事情,而不至於手忙腳亂、無從下手。做事沒有條理的人,不僅無法很好地料理自己的生活,也無法很好地進行學習和工作。如果孩子在長大成人後,依然做事沒有條理、沒有計劃,將肯定會在成功路上遇到障礙。
家長也許經常會發現,有的孩子早晨起床找不到自己的鞋襪,臨上學時找不到學習用品或者生活用品,做作業時又不知道橡皮放在哪裏了……這種現象便是做事缺乏條理性。孩子自覺意識差,做事情缺乏條理、沒有計劃是一種自然反應。但是,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導,孩子們往往會養成不良的習慣。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呢?
一、父母要以身作則
為了培養孩子做事有條理,父母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比如,在家做事時主動勤快,有條有理:髒衣服換下來就洗,不亂塞亂放;吃完晚飯後立即收拾碗筷,決不拖拉;上班前總是將房間收拾整齊等。這樣,孩子就會在腦子裏形成做事應該有條有理的意識。
二、從教孩子有序觀察入手
低齡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興趣,無論是自然界動植物的變化,還是社會上人們的行為,他們都想了解,他們喜歡看、問、摸。針對這一特點,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進行觀察,以增長他們的知識,發展他們的語言,這種觀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在家中,媽媽買回一個娃娃,就可以讓孩子看看,說說娃娃什麼樣子。引導孩子先看娃娃的頭:什麼顏色的頭發,是長發還是短發?什麼樣的臉、眼睛?娃娃穿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的衣服、襪子和鞋?在街上,引導孩子看看、說說路邊的樹(從樹幹、樹枝到樹葉)、樓房(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路上的車輛(從頭到尾)等等。經常引導孩子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並把觀察到的物體按照同樣的順序說出來。漸漸地,孩子就形成了順序地觀察和有條理講話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