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01年惡曹盟會後,五十七歲的鄭莊公突然病倒了,而且病得很厲害。自公元前743年即位以來,鄭莊公已經做了整整四十三年的國君。在他的治下,鄭國開疆僻壤,縱橫捭闔,中原群雄為之束手。
然而,英雄畢竟也有韶華老去的那一天,年複一年的爭鬥已悄然耗盡了他的心血與精力,如今他隻能靜靜地躺在病榻之上,仰望著窗外無垠的藍天,回首前塵。
共叔段、公孫子都,你們都是宗室貴胄,卻早早地就趕赴地府去打了前哨,眼下都在張開懷抱等我嗎?
周平王、周桓王,我寤生忝居左卿士之位,卻桀驁不馴、離經叛道,把周王君臨天下的威嚴破壞無遺,你們不是早就想一把捏死我麼?
宋國、虢國、鄶國、許國、胡國(指姬姓胡國),還有那些我已忘記叫什麼名字的彈丸小國,在我的欺淩下,你們或喪權辱國、或國破身死,隻怕現在都在地平線上下彈冠相慶、祝我早死早投胎吧?
還有公子呂和潁考叔,昔年我們出生入死、肝膽相照,一起打下這片江山,如今事業未竟,我卻也要投奔你們而來,你們是否會悲喜交集呢?
罷了罷了,正所謂興亡頃刻過手,鄭國的將來,已不是我寤生所能逆料,且看小子們的手段吧!當年夏,鄭莊公闔然長辭,在卿士祭足的主持下,世子忽繼位,史稱鄭昭公。
世子忽備位鄭國世子,由他繼任國君正是理所應當,為什麼老師要強調是“在卿士祭足的主持下”呢?這有兩個用意。
一是為了凸顯祭足在鄭國舉足輕重的政治地位。鄭莊公在世時,非常倚重足智多謀的祭足,將祭足封為百官之首,可以說祭足就是鄭莊公的影子。鄭莊公去世後,祭足在鄭國的影響力進一步放大,是當時朝政的實際把控者,世子忽即位的各項儀程必然由他組織實施。
二是為了凸顯祭足和世子忽的特殊關係。世子忽的母親來自鄧國,當年出嫁時是祭足去迎的親,所以祭足對世子忽有天然的親近感,支持世子忽繼位。公元前705年,祭足以鞏固世子之位為由勸說世子忽迎娶齊女,也是祭足支持世子忽的一個例證。
可是年輕氣盛的世子忽把祭足關於公子突和公子亹都是君位有力競爭者的警告當作耳邊風,一意孤行拒絕迎娶齊女,違背了鄭莊公和祭足一直推行的聯齊以製中原的基本國策,不經意間主動斷絕了日後獲取齊國援助的希望,這讓祭足對世子忽很失望。
中國有句俗語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祭足五年前被世子忽看作是杞人憂天般的預言,很快就成為了活生生血淋淋的現實。
話說公子突的母親是宋國大夫雍氏的女兒,雍大夫平日裏民望很高,是宋莊公的心腹大臣。看到鄭國新遭國喪,權力秩序即將重築,愛國心切的雍大夫總覺得應該可以伺機做點什麼來為宋國謀取福利。
沒過多久,他想明白了,自己的外孫突是鄭國公子,假如能夠創造條件使公子突成為鄭國國君,那對於扭轉長期以來由鄭國主導宋、鄭關係的不利局麵,絕對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雍大夫趕緊把自己的想法稟告給了宋莊公,宋莊公對雍大夫的思路不但非常認同,而且看著很眼熟,因為他自己即位前就曾被鄭莊公如此這般利用過。
君臣二人密密商討,很快就拿出了一個頗具創意的行動方案。
寫到這裏,我忽然對“春秋無義戰”這個術語有了很深的感觸。想當年,你宋莊公不過是個流亡公子,全靠鄭莊公的鼎力支持,才得以回國繼任為君。如今鄭莊公屍骨未寒,你宋莊公就翻臉不認舊情,一門心思要搞大哥家的孀妻弱子,這讓人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