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厲公之所以能夠推倒兄長鄭昭公,宋莊公和祭足都居功至偉。對於鄭厲公來說,宋國方麵和祭足的相互關係很微妙,他們之間保持協作固然構成了鄭國本屆政府維持運轉的兩個支撐點,他們之間保持一種勢均力敵的對立,其實也是鄭厲公尋找戰略平衡、鞏固個人地位的一個上佳切入點。
協作的觀點很好理解,若非宋國和祭足前拉後推、裏應外合,鄭厲公根本不可能被非正常提拔;而且鄭厲公即位後,仍舊需要宋國和祭足繼續給予其外交和內政上的支持。
要理解對立的觀點,則需動動腦筋。
首先我們應當明確一點,宋國不是無條件地頂鄭厲公。在利用特殊的親緣關係扶助鄭厲公上台後,宋國的終極目的是由宋國引領宋、鄭未來的合作關係,宋國為主,鄭國為輔。
其次我們應當知道,祭足也不是死心塌地要為鄭厲公效忠。以祭足遂行廢立的經曆來看,他是一個典型的權臣,有獨立的思想,有果敢的作風,也有左右鄭國政局的能力。他扶立鄭厲公,並不是因為愛戴鄭厲公本人,而是為了順應鄭、宋友好大局,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
掌握了這兩個前提,我們就不難推導,如果鄭、宋關係向好,也就是說宋國支持鄭厲公,那麼祭足也會有盡心輔佐鄭厲公的動力;如果鄭、宋關係交惡,也就是說宋國為難鄭厲公,那麼祭足支持鄭厲公的熱情就會消退,專斷獨行的思維勢必抬頭。
上一節課說到,宋國瘋狂地向鄭國責賄,導致鄭國和宋國爆發了大規模的軍事衝突。這意味著鄭厲公斷絕了維係其個人地位的一個支撐點。
那這種情況又會引發什麼後果呢?同學們隻需站起來,然後隨便抬起一隻腳就能體會到,人的重心全部壓在了落地的那隻腳上。
同理,鄭厲公現在隻能完全依靠祭足來主持大局了。祭足本就是鄭國資曆、能力和威望等各方麵都無人能及的重臣,值此國家多事之秋,客觀上需要他站出來一力承當,他當然責無旁貸,而且也非他莫屬。
隻是當祭足的權勢進一步放大到某種程度後,鄭厲公反過來又會感到惶恐不安。因為他覺得,鄭國名義上的君主雖然還是他鄭突,但實際上的君主,似乎已成了祭足。
鄭厲公對這種錯位的迷茫與糾結,如果套用那句“反腐亡黨,不反腐則亡國”的名言,可以表述為“重用祭足亡君位,不重用祭足則亡鄭國”。
在長久的自抑和煎熬後,鄭厲公終於忍無可忍,決定施計鏟除祭足。
鄭厲公的這種想法在專製社會統治者中常見不鮮,他們往往認為,如果不能保有自己的絕對權力,那麼失去權位與失去國家並沒有區別。
鄭厲公的盤算是收買祭足的女婿雍糾,然後讓雍糾想辦法行刺。這個思路很務實。祭足在鄭國經營多年,身居首輔,門生故吏遍布朝野,如果誰想跟他明火執仗地對著幹,那簡直就是自取其辱。
若想在鄭國弄死祭足,基本上隻有三種可能的途徑。
一是無所不能的棒國先民(那時丫還住在帕米爾高原)發射火箭失敗,殘骸從250米高空墜落,恰好掉進鄭國,並且砸中祭足。
二是無所不能的棒國先民不甘心失敗,再次發射,結果再次失敗,又掉在了祭足的腦袋上(為什麼我要說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