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日常護理(3 / 3)

應按食譜安排每日孩子的飲食,盡可能根據當地的情況和季節選用多種食物,培養孩子愛吃各種食物,不挑食、不偏食。飯桌上特別可口的食物應根據進餐人數適當分配,培養寶寶關心他人,不獨自享用的好習慣。要注意桌麵清潔,餐具齊全、衛生,飯菜冷熱適度。

耐心培養寶寶正確使用餐具和獨立吃飯的能力。父母可在碗中裝小半碗飯菜,要求寶寶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吃飯。要教寶寶每次用勺裝飯不宜太多,防止撒飯;當孩子吃得差不多時,父母再給予幫助把飯喂完,保證孩子吃飽。在寶寶進餐的技能尚未完全掌握時,要耐心指導,切忌粗暴處理或包辦代替,養成孩子的依賴性。要鼓勵寶寶自己吃完碗裏的食物,對寶寶的進步要及時表揚,以增強寶寶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1歲半左右可開始培養寶寶學習使用筷子,自己用餐巾擦嘴、擦手。在照顧寶寶飲食時,要細心講解或提問各種食物的名稱、顏色、烹調方法,使寶寶既獲得知識,又提高言語表達能力。

7.培養大小便習慣

把便盆放在固定的地點,便於寶寶排便時自己找到便盆。成人根據寶寶大小便規律及時提醒孩子大小便。一般寶寶在喝水或奶後10分鍾左右有小便;大便最好在早餐或晚餐後定時讓寶寶坐盆,因為飽餐後會引起腸道蠕動,利於排便。這樣,寶寶就能形成在固定時間、地點坐盆排便的習慣。寶寶大小便時要有人看護,但不要給孩子講故事、看圖書和吃食物,以免影響寶寶的注意力。

夜間可根據寶寶的排便規律及時把尿,把尿時要叫醒寶寶,在其頭腦清醒的狀況下進行。隨著寶寶年齡增長,應培養寶寶夜間能自己叫父母把尿的能力;夜間小便的次數,也可逐漸減少或不尿。一般到2~3歲時不再尿床。

冬天要指導孩子便前脫掉或拉下外麵的罩褲,扒開棉褲,使寶寶不尿褲子。

在照顧寶寶大小便時,鼓勵他開口說話,如“爸爸,尿尿”,“寶寶大便”,“大便臭”等,訓練他的表達能力。

注意事項

1.叫寶寶坐盆不能過勤,每次坐盆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5~10分鍾為宜。

2.當寶寶坐盆排便後,要加以讚賞。不要對寶寶的大小便表示厭惡,以免寶寶產生心理困惑。

寶寶尿床防治

1~2歲寶寶夜間尿床是正常生理現象,為減少夜間尿床的次數,使寶寶2~3歲以後不再尿床,可采用以下辦法:

1.建立合理的生活製度,避免過度疲勞以致夜間睡得太熟。

2.晚餐不要太鹹,餐後要控製湯水、牛奶等液體的攝入量,以減少入睡後的尿量。

3.睡前不宜過於興奮,必須小便後再上床睡覺。

4.夜間睡眠太熟的寶寶,白天一定要睡2~3小時。

5.注意觀察寶寶尿床時間,以便及時喚醒寶寶把尿。

6.寶寶尿床後不要責備、恐嚇,以免造成緊張、恐懼心理。

7.白天可訓練寶寶有意識控製排便的能力,如當寶寶要小便時,可酌情讓其主動等幾秒鍾再小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