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疾病預防(2 / 2)

如果孩子腹瀉,可以找個火柴盒或裝中藥丸的小盒子,留取一點大便標本,帶到醫院,否則化驗時還得等孩子大便留標本,耽誤時間。

另外,家長帶孩子看病之前,應該先給孩子做做工作,給孩子講清:“你現在生病多難受啊,我們到醫院請醫生看一看,聽一聽,拿點藥回來吃,病就好了,就不難受了。”還可以說:“我們去看看醫生是怎麼給小朋友看病的,將來你長大了也當醫生,給小朋友看病。”總之,要讓孩子有思想準備,爭取孩子合作,而不要抱起來就走。孩子本來就有病,突然來到一個不熟悉的地方,見到生人,自然會格外緊張。所以,有的孩子一進診室就恐懼得大哭不止,既增加診室噪音,又影響看病。

較小的孩子,在進診室之前,應先進廁所把把尿,免待看病時尿到醫生身上,家長也很尷尬。

看病時,千萬不要給孩子化妝,雖然化妝後孩子顯得很漂亮,但卻影響了醫生對孩子麵色的觀察。就診時,最好也不要吃東西,免得滿嘴的食物渣,使醫生看不清口腔黏膜和咽部的情況。

在向醫生敘述病情時,不要把孩子抱在懷裏,而應讓孩子麵向醫生,同時給孩子解開衣服,這樣可以節省時間。醫生在聽您講病情的同時,就可以觀察到孩子的表情、麵色、精神狀態、營養情況,這些對於醫生診斷病情都有幫助。

一旦醫生戴上了聽診器檢查孩子,就不要再說話,保持安靜,有利於醫生聽診。

不同年齡用藥量不同,在醫生開藥時,要告訴醫生孩子的實際年齡(周歲),不要說虛歲,如果孩子最近稱過體重,也可以告訴醫生孩子的體重,以便醫生計算藥量。

醫生開好處方以後,家長應收好處方,不要交給孩子拿,不要撕破。可以抱孩子到一邊穿衣服,以免影響下一位病人就診。

5.暑熱症家庭護理措施

暑熱症又稱為“小兒夏季熱”。主要表現為發熱並伴有多渴、多飲、多尿和少汗的“三多一少”症狀。而到秋涼後則可退熱而自愈。遇有這種情況,首先要去就診,讓醫生檢查和做一些必要的化驗,排除了其他感染性疾病時,就可以按如下的方法進行護理。

降溫

首先是改變氣溫環境,可暫時在異地居住或將小兒置入有空調的房間,使病兒置身於適宜的氣溫下,有的即可退熱。暑熱症的護理可采用溫水浴,方法是:以34℃~35℃左右的溫水沐浴,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鍾,分別在上、下午及晚上臨睡前進行,宜至體溫下降和恢複正常後逐漸減少和停止。進行時應注意避免受涼。患兒發熱較高時,用冷毛巾濕敷孩子的頭部,也可用40%的酒精或燒酒浸濕藥棉後作全身揩擦(酒精擦浴法)。若出現高熱抽搐時就要找醫生進行處理。

注意營養

由於小兒長期發熱,身體消耗較大,因此要給予易消化、富有熱量、蛋白質及維生素B、C的流食或半流食,並讓小兒喝些西瓜水及清涼飲料。

適當防治

對於暑熱症,西醫以對症治療為主,若伴有感染可以用抗生素治療,但一般不宜長期、盲目使用。對本病的預防。主要是增強小兒體質,住室要通風透涼。可在病情好轉時於當年秋季用太子參煎湯給孩子喝,並於下年盛夏前多喝些清涼飲料,如綠豆湯、烏梅水、銀花露等,往往可以防止次年發病或減輕病情。

6.預防肘部脫位方法

1歲半以上小兒活潑好奇而且好動,經常出現肘部關節的損傷,尤其易發生小兒橈骨頭半脫位。因為小兒時期肘關節囊及肘部韌帶鬆弛薄弱,在突然用力牽拉時易造成橈骨頭半脫位。家長在給孩子穿衣服時,動作過猛,孩子不聽話,大人突然用力地牽拉均可造成脫位。如果出現過一次肘關節脫位,很容易再出現第二次,第三次,形成習慣性半脫位。

橈骨頭半脫位以後,孩子立即感到疼痛並哭鬧,肘關節呈半屈狀下垂,不能活動。到醫院複位後,疼痛自然消失,可以抬肘拿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