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 身長
約為85厘米,比1歲時增加10厘米。
體重
2歲時12千克左右,是出生體重的4倍。
前囟
於1歲半時閉合。
牙齒
乳牙共20顆,1歲時基本出齊。
腦發育
2歲(24個月)時頭圍達48厘米;腦重約為1000克,約占成人腦重的70%。大腦的絕大部分溝回均已明顯,神經細胞約140億個,並且不再增加;腦細胞之間的聯係日益複雜化,後天的教育與訓練刺激大腦相應區域不斷增長,個體差異開始表現出來。
骨骼的發育
骨骼的主要化學成分是水、無機鹽和有機物,無機鹽以鈣鹽為主,使骨骼富有彈性,有機物以蛋白質為主。寶寶骨骼中有機物和無機物各占一半,不同於成人骨骼中有機物占1/3,無機物占2/3,所以寶寶的骨骼比較柔軟,富有彈性,容易受外力的影響而發生變形。在寶寶的成長中我們要注意坐、立、行等姿勢的正確,以防骨骼變形造成駝背或脊柱側彎等。還有,寶寶的衣著也應寬鬆一點,不要束縛骨骼的生長。
在骨骼的發育中,最初以軟骨的形式出現,軟骨經過鈣化變成堅硬的骨骼。這一過程要加強鈣的補充,同時還需磷、維生素D等,其中維生素D促進鈣、磷的吸收和利用。除了多給寶寶吃含鈣、磷和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外,寶寶戶外活動中曬太陽,也可促進皮下維生素D的生成。缺乏維生素D容易患軟骨病(佝僂病),長大的寶寶會低頭彎腰的。
2.體格 2歲後,體重緩慢增加,每年約增2千克。頜麵骨發育及麵形漸變長。
3.語言 孩子學會並記住家中各個人物的稱呼,如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小姨等。開始學會用代詞你、我。能說完整句子,“媽媽上班了”,“我要吃香蕉”。能分辨清楚長鉛筆和短鉛筆,吃蘋果能分辨出多少,能知道桌上桌下,身體的前麵後麵。能知道爸爸是男的,媽媽是女的,也知道自己的性別。
到戶外玩耍後能知道自己的家門,會走回家的路。喜歡和小朋友交往。能用聲音表現出自己的喜怒情緒,高興時會笑得很開心,生氣時會發脾氣、吼叫。有很強的自主意識,要自己穿襪子、穿鞋。穿鞋時分不清左右。
4.身高增長狀況
小兒生長的最快時期為出生1~6個月內,平均每個月生長2.5厘米左右。孩子2歲時(生後第2年全年)約增10厘米,以後每年遞增4~7.5厘米。
如與出生時的身高相比,1歲時的身長為出生時的1.5倍,4歲時為出生時的2倍,13~14歲時為出生時的3倍。
身高增長的計算公式:[(年齡×5)+80]厘米(注:青春期例外)。
影響身高的因素很多,如生病、生活條件差、喂養不好、體力勞動不適當、精神壓力、各種內分泌激素變化以及骨骼發育異常。此外,還有個體差異等因素。
5.運動 2歲的寶寶,走路穩,跑步快,會用雙腳跳,也會向前跳,還能從矮的台階上獨立跳下並能站穩。有能跑能停的平衡能力,喜歡踢球。吃飯時喜歡學成人用筷子夾菜。用筆塗塗畫畫,畫直線、畫圓。喜歡玩套桶、套塔等。開始有數的順序和空間感知能力。
6.心理發育特點
2歲後,幼兒的動作發育明顯發展,能自己洗手、穿鞋,看書時能用手一頁一頁地翻。手的動作更複雜精細,有隨意性。對幼兒心理發展有積極作用。在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時,出現“自尊心”,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耐心誘導,對待寶寶的每一點進步都要表揚,不要同別的孩子比,要和寶寶自己的進步比。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麵同別人議論:“看××早就會了,我家寶寶就是不會!”孩子能懂得別人數落自己。損傷孩子的自尊心,會使心理發育受到障礙。
寶寶能應用簡單句,使用陳述語氣。喜歡學三個字的兒歌。對兒歌的記憶是自然而然,還不會有意識。主動地去記憶。記憶的東西不能保持很長時間,需要反複教,不斷複習才能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