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日常護理(1 / 3)

1.學會自己洗手

這個年齡的小兒,應懂得一些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同時這個年齡的小兒主動性有了提高,什麼事都喜歡自己動手,家長應了解孩子這些特點,讓孩子學習自己洗手。也許有些家長會有顧慮,認為孩子年齡還小,不會自己洗手,不過是玩水,還會把衣服弄濕,不願意讓孩子自己洗手。其實不然,隻要方法得當,小兒是能學會自己洗手、洗臉的。小兒一般喜歡玩水,因此讓他自己洗手他會很感興趣,會高興地跑到水盆或水龍頭那裏。在小兒玩水時,家長教他一邊玩肥皂泡,一邊學習洗手的動作。在教小兒洗手時,也應教小兒如何開關水籠頭,如何用手巾擦幹手,同時也不要忘記說些有關洗手的話來指導他。在秋冬季節,小兒自己洗手時,大人要幫他挽好袖子後再洗,以免弄濕衣袖。如果開始時常常弄濕袖子,家長也不要責備孩子,以免挫傷孩子自己動手、自我服務的積極性。

2.會自己擤鼻涕

感冒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小兒受涼後容易感冒,感冒時鼻黏膜發炎,鼻涕增多,並含有大量病菌,造成鼻子堵塞,呼吸不暢。這個年齡的小兒生活自理能力還很差,對流出的鼻涕不知如何處理,有的孩子就用衣服袖子一抹,弄得到處都是,有的孩子鼻涕多了不擤,而是使勁一吸,咽到肚子裏,這是很不衛生的,影響身體健康,同時也會將病菌通過汙染的空氣、玩具傳染給別人。因此教會小兒正確的擤鼻涕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錯誤擤鼻涕方法就是捏住兩個鼻孔用力擤,因為感冒容易鼻塞,小兒希望通過擤鼻涕讓鼻子通氣,這樣做不衛生,容易把帶有細菌的鼻涕通過咽鼓管(鼻耳之間的通道)到中耳腔內,引起中耳炎,使小兒聽力減退,嚴重時由中耳炎引起腦膿腫而危及生命。因此家長一定要糾正小兒這種不正確的擤鼻涕方法。

正確的擤鼻涕方法是要教小兒用手絹或衛生紙蓋住鼻孔,兩個鼻孔分別輕輕地擤,即先按住一側鼻翼,擤另一側鼻腔裏的鼻涕,然後再用同樣的方法擤另一側鼻孔。用衛生紙擤鼻涕時,要多用幾層紙,以免小兒沒經驗,把紙弄破,搞得滿手都是鼻涕,再在身上亂擦,極不衛生。

3.注意良好睡眠

小兒臨睡前不宜吃糖果等甜食,這也許是許多母親所能認識的事實。至於臨睡前吃糖的諸多壞處並不為母親們所了解。談到睡前食糖的壞處我們首先要從齲齒談起。

齲齒就是人們常說的“蟲牙”,在小兒的牙病中,齲齒是最常見的。齲齒對小兒的危害很大,首先牙痛困擾小兒;其次,齲齒如果不及時治療,齲洞就會越來越深,最後導致牙齒喪失,甚至影響恒牙的生長。

有些母親會發現,小兒在1歲多點兒,乳牙還未出齊,就得了齲齒,這是怎麼回事呢?原因是,許多小兒喜歡臨睡前吃點糖果、餅幹,又沒有刷牙漱口,從而發生齲齒。睡前吃了東西,食物的殘渣都堆積在牙麵、牙縫裏,而且小兒所吃的東西含糖量都很高,這就為細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加之小兒睡眠時間很長,睡眠時口腔處於靜止狀態,唾液分泌減少,不利於牙麵的清潔,而有利於細菌的繁殖。糖類食物最易被口內的細菌發酵,產生酸性物質,引起牙釉質損壞,鈣質脫離,日久牙齒就會軟化,逐漸形成小洞。這就是臨睡前吃糖果類甜食易生“蟲牙”的道理。

因此,小兒在臨睡前不應吃零食,特別是含糖量較高的食物。平時要注意保護牙齒,要養成早晚漱口、刷牙的好習慣。1歲以前的小兒在睡前總要喝點奶,那麼吃奶後一定要用白開水清潔一下口腔。一旦發現小兒牙上出現小洞洞,應立即治療,否則後患無窮。

有許多孩子很難入睡。有的在睡覺前哭鬧;有的要抱著才能入睡;有的要大人背著轉轉才肯入睡;有的則很磨人,哼哼唧唧長達半個小時,各種各樣都有。如果隻是抱一會兒或背一會兒就能上床睡覺,大人不至於太辛苦,那倒也沒什麼。然而,孩子一天天長大,體重越來越重,如果長時間背著抱著,大人實在吃不消。對待這些孩子,最好是把他弄疲勞後再讓其入睡,故重要的是白天讓他在室外露天地裏多玩耍。洗澡也務必在臨睡前進行。如果過早地放到床上,距離入睡時間太長,孩子不易入睡時,可先叫孩子起來玩,等他真正發困,再開始睡覺。如若孩子怎麼也不肯入睡,也可縮短他白天的午睡時間。有些孩子睡時不背不抱就是不睡,那就讓他哭好了,也許孩子會一直哭到睡著為止,但慢慢就會養成自己單獨睡覺的好習慣。

孩子入睡的方法是各種各樣的。有的孩子喜歡抱著心愛的布娃娃,有的喜歡吮著手指,有的喜歡將被子蓋到嘴上。如果僅是這些,大人不用擔心,隻要白天讓小兒玩累點兒就能改過來。然而有些孩子入睡時有很多毛病,比如入睡時要咬著枕巾、被角,孩子咬這些不幹淨的東西容易患口腔炎,所以應當改掉這些毛病。

還有些孩子睡覺時要抓著媽媽的耳朵,或把手指伸進媽媽的嘴裏、耳朵裏,這些討厭的壞習慣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更有甚者,睡覺時一定要摟著心愛的小玩具動物,給它蓋上被子,把枕頭放在自己喜歡的地方才睡,如果不按這套程序來,就不能入睡。出現這種惡習,多是由於家長在育兒過程中出現偏差,如家長在育兒方法等方麵出現分歧,致使孩子自身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等等。因此,應該回顧一下以前的育兒情況、生活。不過,這種惡習似乎較多地發生在城市裏、玩的場所少、沒有兄弟姐妹的獨生子女身上。隻要孩子在外麵玩累了,晚上一躺下就呼呼入睡,這些壞習慣自然就會改過來。

4.注意吸收新鮮空氣

多讓孩子呼吸新鮮空氣,極有益於孩子的生長發育和健康。有研究表明,室外溫度8~10℃時,開窗通風30分鍾,可使室內空氣的細菌汙染率降低40%。外界溫度為3~9℃時,降低汙染率65%。很多家長生怕孩子受涼,總喜歡把孩子捂得嚴實,不讓孩子出門,家中門窗緊閉,室內空氣汙濁,極不流通。長時間呆在這種環境裏,使機體抵抗力本來就不強的兒童抗病能力更加低下,各種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乘虛而入,嚴重影響兒童健康。家長要多帶兒童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注意在夏季和春秋季大部分時間,以及冬季無風晴朗的日子,經常給小兒居室開門開窗通風,如果外麵風很大,也可先把小兒帶到別的房間,再打開居室門窗換氣,過一段時間再把小兒帶入房間,以保持房間空氣新鮮。

5.注意室溫調節

有研究表明冬季室溫維持在16~18℃,可使兒童皮膚血管舒縮狀況穩定,體內各種生理功能發揮正常,小兒有舒適感。一般如果家庭有空調,要達到這個室溫很容易,如果沒有空調,可使用電取熱器、煤爐取暖,使室內保持一定的溫度。如使用煤爐取暖,一定要裝通風煙囪,防止發生一氧化碳中毒。居室內除了要保持一定的溫度外,還應保持一定的濕度,這樣小兒的呼吸道和皮膚就不會太幹燥。可以在煤爐上放一壺水,靠蒸汽提高濕度,平時也要用濕抹布擦家具,用濕拖布拖地,床單和衣服應拿到室外拍打。還可在室內放一盆清水以提高居室的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