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形勢的新變化
行業調研
作者:張峰
對四季度外貿出口形勢持“謹慎樂觀”態度,考慮到上年同 期基數較低,初步預計全年出口增長8%左右,比前三季度加快0.6個百分點。
2012年以來,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需求低迷不振,與此同時,國內要素成本上升、彙率波動、貿易摩擦等因素也對出口競爭力產生較大影響,勞動密集型產品訂單外移明顯,導致我國出口增速呈現大幅下滑態勢,屢創“後危機時代”的新低。一、二、三季度外貿出口增速分別為7.6%、10.5%、4.4%。
進入9月份以來,我國出口增速連續出現大幅反彈,9月出口規模創曆史新高,10月份出口增速重回兩位數增長,當月增幅達到11.6%,短期數據的轉好是否意味著出口形勢出現了令人欣慰的新變化?
從出口反彈的動力來看,政策因素與季節因素是兩個主要原因。其一,為刺激外貿回暖,近期國家在出口退稅、出口保險、加工貿易轉型、貿易結算便利化等方麵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措施,並開始取得一定成效,前10月一般貿易出口增長8.5%,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增速沒有繼續下滑,與前三季度持平;其二,聖誕節臨近,西方國家進入購物旺季,前10月紡織品、服裝、鞋類、家具、塑料製品、玩具出口增速分別比前三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1.9個百分點、1.1個百分點、1.8個百分點、1.5個百分點和0.9個百分點,似乎預示著今年將迎來一個“溫暖”的聖誕節,而機電產品出口增速僅比前三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
從出口的區域分布來看,亞洲新興市場需求有所好轉,而大選因素、領土爭端等導致傳統市場起色不大。前10個月,我國對東盟出口增長19.4%,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2.8個百分點;對香港出口增速加快2.2個百分點;對美、日出口增速分別加快0.1個百分點和0.4個百分點,對歐洲出口增速則繼續回落0.2個百分點。
從短期發展趨勢看,國內外環境的確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一方麵,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相繼放鬆貨幣政策,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則在放鬆貨幣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了以拉動投資為主的經濟刺激政策,這些舉措有助於改善全球經濟複蘇預期,9月份美國、歐盟、德國、日本及新興市場國家PMI指數都出現回升;另一方麵,我國PMI指數也結束了連續4個月的下降,一定程度上顯示出經濟觸底反彈的跡象,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回升有利於推動外貿增長;國內經濟增速有望築底企穩,有利於進口回暖,進而帶動出口,穩增長政策措施將持續發揮作用,對於緩解當前外貿遇到的困難、提振中小企業信心、促使外貿回穩將起到積極作用。
但出口麵臨的困難也不小。一看全球,歐債危機短期難以根本解決,美國麵臨“財政懸崖”,“釣魚島”危機幹擾中日經貿往來;二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製造業投資需求萎靡與“去庫存”、“去產能”任務依然艱巨,將製約內需的反彈幅度。三看“晴雨表”,第112屆廣交會出口成交比上屆下降9.3%,顯示國外需求未得到根本好轉。
綜上所述,對四季度外貿出口形勢持“謹慎樂觀”態度,考慮到上年同期基數較低,初步預計全年出口增長8%左右,比前三季度加快0.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