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兒說:“數學是人類知識活動留下來最具威力的知識工具,是一些現象的根源。數學是不變的,是客觀存在的,上帝必以數學法則建造宇宙。”
一語道破數字的本質。
但小學數學沒有想象的那麼複雜,主要是運算術,也即數與數的加減乘除。國際上有一種傳說,中國孩子數學學得特別好,難怪中學生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大賽上,頻見中國學生登台領獎。但這並不代表國外的小朋友不會認真去學習數學。
由法國SonyBMG公司創造的一個3D虛擬嬰兒靈俐寶貝(Baby Lilly),它演唱的歌曲中,就有這樣的歌詞:Paroles A L‘ecole Bebe Lilly,Artiste:Bebe Lilly,Chanson:A L’ecoleA lécole on apprend la vie,1 et 1 font 2,5 et 3 font 8,On écrit 0 0 égale la tête à Toto。翻譯成中文,意思是——在學校,我們學會生活,1加1等於2,5加3等於8,我們寫0加0就像滿頭虱子。
兒童歌曲都有類似的表達,可見,人家對孩子的數學教育不可能馬虎了事的。
不過,要說把學習抓得緊,中國父母應該是能坐頭把交椅的,特別是數學。小寶在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就能很順溜地數出一到一百的數字來。而我小時候在鄉下的長大,8歲上小學一年級,都無法像小寶那樣順利地數出一百個數。小寶上大班的時候,選了“蒙氏數學”興趣班,10以內的加減法,已經完全掌握,20之內的加減法也基本能運算出來。
以這樣的數學基礎,到了小學一年級,應該完全能應付自如了吧。事實並非如此。
第一次家長會的時候,小寶的數字老師給所有學生家長鄭重承諾:“不管你孩子在幼兒園學得怎麼樣,但是到了我這裏,統統歸零,我們從零開始教學。你不必為你的孩子在幼兒園沒學好數學而擔心,你也不能因為你的孩子在幼兒園數學學得好,而掉以輕心。舉個例子說,很多孩子,在幼兒園學運算的時候,都喜歡扳手指。其實,這不能有效提高孩子的運算水平的,我會慢慢讓孩子告別這種運算方式,各位家長也要幫我們解決好這個問題,在孩子寫家庭作業的時候,教孩子不要扳手指頭,不再湊上腳指頭。要學會口算心算,另外還要巧妙算。”
想來這位年輕的老師說的極是。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鄉村教師教我們學數字,就鼓勵我們扳手指,還讓我們製作小竹棍,算不出來,就擺一擺小竹棍。人就是這樣,你心中有了依靠,就會偷懶,一個人天天依賴拐棍,日久天長,正常人也不會正常走路了。
一年級的時候,我還可以利用手指和小竹棍,應付學習,到了後來,這些招術就指望不上,無形中對數學心生恐懼。因為怕,所以學不好,因為數學一直沒有學好,我成了一名偏科生。高考的時候,150分的數學,我才考到了59分。
學習就像做房子,基礎沒打牢,接下去的工程,無論你做得如何紮實牢固,也隻是空中樓閣,徒有其表,不能經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