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飲食與進補(1)(3 / 3)

2.乳母營養對乳汁成分的影響

乳母營養對乳汁成分有一定影響,尤其是攝入營養素的量變動較大時影響更明顯。

一般情況下人乳的蛋白質含量比較穩定。但在膳食中蛋白質質量差、攝入量又嚴重不足時,也會影響乳汁中蛋白質的含量和組成。

大量研究證實,乳母膳食中脂肪的含量和組成影響著乳汁中的脂肪含量和組成。脂肪攝入量高時,乳汁中的脂肪含量可達每升45克左右;脂肪攝入量低時,乳汁中的脂肪含量可降至每升20克左右。

脂溶性維生素中維生素A在乳汁中的含量與乳母膳食關係密切。乳母膳食中維生素A含量豐富時,則乳汁中也會有足夠量的維生素A。春季和夏季新鮮蔬菜供應較多,乳汁中維生素A含量也較多。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葉酸、尼克酸和維生素C,在乳汁中的含量直接受乳母膳食的影響。給營養缺乏的乳母補充這些維生素,乳汁中這些維生素的含量則會增加。乳腺對進入乳汁中維生素的量能夠自動調節,當乳汁中的維生素含量達到一定水平時,則不會無限增加。

母乳中鈣的含量一般比較穩定,膳食中鈣供給不足時,首先會動用母體內的鈣,以維持乳汁中鈣含量的穩定。但乳母膳食中長期缺鈣也可致乳鈣含量降低。我國乳母膳食中普遍缺鈣,其膳食中鈣的攝取量很低,僅占推薦供給量的20%~45%,致命母乳中的鈣含量明顯低於營養良好的發達國家乳母乳汁中的鈣含量。

乳汁中的鋅、銅含量隨乳母膳食中動物性食物的增加而增加。乳母的硒和碘攝入量越多,其在乳汁中的含量也越多。

綜上所述,乳母的營養是乳汁分泌的物質基礎,直接關係到乳汁分泌的質和量。若乳母膳食中營養素含量不足或缺乏,短期內泌乳量不會明顯下降,乳汁成分也基本穩定。但此時乳汁中的成分是通過動用母體儲備的營養素,甚至犧牲母體組織來維持的,故會影響母體的健康,嚴重時會使之出現營養缺乏病症狀。一旦乳母營養不良影響了乳汁的質和量,則不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可能導致嬰兒出現營養缺乏性疾病。因此,合理安排乳母膳食,保證充足的營養供給,對於母親和嬰兒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乳母需要的營養主要有:

1.糖類

乳母對糖類的需要量較大,因為除了要滿足自身的熱能需要外,還要供給乳汁熱能和分泌乳汁活動的熱能。判斷乳母攝入糖類是否充足,可以根據泌乳量和母體體重來判斷。泌乳量應能使嬰兒飽足,而母親應逐步恢複至懷孕前體重,如母親較懷孕前消瘦或懷孕期儲存的脂肪不減,表示糖類攝入不足或過多。

2.蛋白質

前麵已經介紹,乳母的蛋白質攝入量對乳汁分泌能力影響很大。我國營養學會建議乳母熱能供給量在原基礎上每日增加800千卡,其中100千卡最好由蛋白質提供(即需增加25克蛋白質)。膳食中蛋白質的質和量不理想,可使乳汁分泌量減少,並影響乳汁中蛋白質的組成,故供給乳母足量、優質的蛋白質是非常重要的。我國推薦的供給量標準為乳母每日增加蛋白質25克,其中一部分應為優質蛋白。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肉、雞蛋、動物肝髒等,對促進乳汁分泌十分有效。

3.脂肪

乳母機體熱能平衡時,乳汁脂肪與膳食脂肪組成相似。乳脂含量也與乳母膳食脂肪攝入量有關。脂肪是嬰兒熱能的重要來源,嬰兒腦發育與脂類有密切關係,腦重(除去水分)的50%~60%是脂肪,其中的50%必須由食物提供。所以,乳母膳食中需要有適量的脂肪,且動物、植物性脂肪應適當搭配。但脂肪供能以不超過總熱能的1/3為宜。

4.無機鹽

鈣:乳母的鈣需要量為母體鈣平衡的維持量與乳汁分泌所需鈣量之和。如膳食中鈣不足,母體骨骼中的鈣將被動用,乳母可因缺鈣而患骨質軟化症,出現腰酸腿痛等症狀。為保證乳汁中鈣含量的穩定及母體的鈣平衡,乳母鈣供給量應增加。我國推薦的乳母鈣供給量為每日1500毫克。乳母應注意多選用含鈣量豐富的食物。此外,還要注意補充維生素D(多曬太陽或服魚肝油等),以促進鈣的吸收。

鐵:人乳中鐵含量很低,增加乳母的鐵攝入量可使乳母血清鐵水平升高,但其對乳汁中鐵含量的影響卻並不明顯。由於母親分娩時失血損失了較多的鐵,為防止乳母貧血,應注意鐵的補充,膳食中應多供應富含鐵的食物。我國推薦的乳母鐵供應量為每日28毫克。

鋅:鋅與嬰兒生長發育及增強免疫功能等關係密切,鋅還能提高乳母對蛋白質的吸收利用。我國推薦的鋅供給量為每日20毫克。

碘:乳母的熱能消耗增加,故碘的攝入量也應隨之增加。乳汁中碘含量高於母體血漿中的濃度,乳母攝入的碘可立即出現在母乳中。我國營養學會建議,乳母碘的供給量應在正常碘供給量基礎上每天增加50微克,即每日供給200微克。

5.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