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學步車的嬰兒,他們往往是過早開始走路,尚未會坐和爬,就學走路了,這樣改變了兒童正常生長發育的規律。小兒出生後第一年是運動、動作快速發展階段。從臥到站,大約經曆一年時間,中間經過翻身、坐起、爬行、站立起來,到行走等階段,大致概括為三抬、六翻、七坐、八爬、九扶站、周歲會走。6個月練習坐是脊柱發育過程;7~8個月是嬰兒練習滾、爬,練習肢體協調的最佳時機。坐上學步車,這些練習的機會減少了;由於憑借學步車,孩子在家裏可以移動自如,對於滾、爬練習就缺乏興趣,孩子運動的發育受到一定的影響。孩子行走與神經、肌肉發育的成熟程度及視力發育密切相關,用尚未發育堅實的下肢來支撐身體,可以影響下肢發育。學習行走也是一個眼、手、足協調的訓練過程,而學步車前麵的安全大托盤,擋住了孩子的視線,孩子看不到自己走動的腳,不了解自己何以走動。學步是需要花“力氣”的,但由於有車輪的滑動作用,孩子的用力就可隨車滑動而“行走”,依靠學步車的孩子很容易從坐椅上站起來,缺乏真正的鍛煉,自然不利於孩子學站練走。過早過多地使用學步車,腳不能完全著地,隻能用腳尖觸地滑行。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前腳掌觸地的欠腳走路姿勢。有很多父母認為使用學步車可以保證嬰兒的安全,實際上,因為學步車賦予原本不擅移動、不知危險的嬰兒以快速運動的能力,坐在學步車中孩子移動速度較快,孩子的頭部所占比重大、較重,又暴露在車身架的外麵,缺乏安全保護,一旦遇到樓梯或不平的地,容易翻倒,容易頭部受傷。此外,孩子也能夠快速進入危險地帶(包括利器、火爐、熱水、有毒物品存放處等),因此受傷事件時有發生,包括手指夾傷、擦傷、劃傷、燙傷和意外中毒。
一般孩子在1歲2個月時開始學習獨自走路,開始孩子的腿肌肉發育還不完善,走路動作還協調不好,兩腿分得較開,因而走路不穩,搖搖擺擺,似倒非倒。這是一個學習過程,不要因走不穩就總是扶著他走,走路的協調動作好了,走起路來就平穩了。學走路應注意走路的姿勢要正,要注意兩腳朝前,不要向外,也不要向內,成為外八字或內八字,這不僅不雅觀,還容易摔跤。大人牽著寶寶的手走路時,隻是稍微帶著走路即可,不能使勁拉著走路,否則寶寶的肩關節、肘關節容易脫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