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係統管理角度看ERP關鍵數據準備的重要性
管理錦囊
作者:陳正娟
【摘要】ERP係統實施過程中,數據作為ERP係統運行的基礎,是實現信息集成的首要條件。“三分技術、七分實施、十二分數據”,可見數據管理重要性。本文從係統管理角度通過對ERP係統關鍵數據規則製定、數據采集以及係統應用過程中數據維護的注意事項做簡要分析,希望提高係統數據準備效率。
【關鍵字】係統管理;ERP;關鍵數據;重要性
通常認為ERP係統實施成功的三大因素為:人、數據、技術。事實上,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建立起一個應用係統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如何讓應用係統真正產生效益,真正為企業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決策參考依據。效益如何體現?唯有“數據”說明一切!係統編碼規則設置和各類數據代碼的唯一性、科學性、準確性是衡量係統成功與否的重要衡量標準。
本文羅列以下關鍵數據供離散型製造企業ERP係統上線前參考:
一、BOM管理標準化,產品數據確保準確性和唯一性
眾所周知,過去很多企業倉庫管理非常粗放,有些還憑經驗人為區分識別,麵對成千萬種物料,出錯難免且概率較高。上ERP係統,為了有效識別每一種物料,企業需要有物料編碼管理的規則、方法,如果規則設定不合理,後患無窮。
以下是物料編碼過程中的注意點:首先,物料編碼一定要堅持“一物一碼”的根本原則不動搖,任何設計變更、技術改進都應在物料代碼上有所體現,保證係統代碼的全生命周期唯一性,不出現“一物多碼”或者“一碼多物”的混亂現象。物料代碼作為係統的主鍵關鍵字,一旦生成不允許做任何變更操作,即便物料廢棄不用,也隻能對其做失效標識,而不能做刪除操作。失效代表該物料今後不再繼續使用,但不會抹去係統裏既往發生的記錄;刪除操作則是將該物料以往發生的所有操作記錄全部抹去,無法恢複。BOM表中除代碼外的其他屬性信息允許修改。機械製造型企業,物料代碼的清晰識別,對於售後服務、質量追蹤和配件管理的意義非常重大。其次,物料編碼最好根據企業自身產品特點,製定好編碼規則後由係統根據規則自動生成,盡量避免采用人工編碼方式,可保證物料代碼的準確性。最後,係統盡可能采用國標、通用代碼,在與上下遊企業業務銜接時會比較順暢,不用過程中“翻譯”“轉換”代碼,減少反複。如果企業物料代碼能堅持“準確、唯一、標準”三原則,就基本做到了編碼管理的科學有效,否則“輸入是垃圾、輸出必然是垃圾”。
二、往來戶信息的統一管理
往來戶信息是指各類客戶信息的總和,是ERP係統的重要信息資源,其信息維護質量好壞,直接影響係統業務數據質量和操作效率。
由於客戶信息分屬采購、銷售不同的業務類型,所以有企業認為采用按業務類型分部門維護的方式,可使業務流程更方便、順暢,效率更高,其實不然,維護口徑越多,出錯幾率越大。往來戶“統一管理”是經過數據整理、流程梳理、製度完善過程反複驗證後得出的有效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