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麵向檢測機構的創新型智能協同平台可行性研究(1 / 2)

麵向檢測機構的創新型智能協同平台可行性研究

管理錦囊

作者:盛驍駿 段芬 吳婷樺

【摘要】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電子政府的建設水平已成為世界新一輪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國家競爭力水平的顯著標誌之一。檢測機構作為政府重要部門,如何構建一個“質量監管體係、社會評價體係、企業技術服務體係”,實現信息共享平台,成為信息化建設的當務之急。本文介紹了一類創新型智能協同平台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該方案研究對檢測機構搭建協同平台具有推廣價值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協同平台;信息化;可行性研究

檢測機構肩負著為行政執法部門提供技術保障、為社會提供質量安全保障的重要使命。在網絡銷售渠異常活躍的當下,如何解決網上網下檢測服務互通服務、如何構建信息共享平台、如何有計劃地規劃完善風險預警能力建設,優化整合檢測資源等係列問題,不斷完善門戶網站和辦公局域網建設,推進電子監管數據庫、標準業務數據庫及相關業務軟件的開發建設建設,形成規範統一的“金質工程”信息化網絡平台,進一步增強機構工作的技術含量,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基於這樣的需求,協同平台越來越被受到重視,通過建立檢測業務管理子平台,協同辦公子平台,公眾信息服務子平台等,為政府、檢測機構、公眾搭建一個資源共享、信息互動的創新型智能高度協同平台。

1、檢測機構的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我國有一部分的檢測實驗室沿用的是傳統的管理模式,這種傳統的管理模式,存在著原始信息的多次重複轉錄、信息無法共享、報告存儲局限、工作效率低下等諸多弊端;有些綜合性檢測機構信息化的現狀是各實驗室根據自身的需求建立或研製了相應的辦公自動化管理係統,使用不同的軟硬件係統,不同的數據結構,不同的技術規範標準,缺乏公共信息庫的支持,信息集成水平低,造成信息資源的極大浪費;還有些檢測機構雖然達到了較先進的信息化水平,但是還隻是局部停留在內部管理,對社會公眾提供的服務還比較有限。

2、創新型智能協同平台研究主要內容

本項目的建設以產品質量檢測業務流程為基礎,以互聯網係統實現為手段,最終以實現構造一個穩定、高效、安全、易於使用和易於擴展的業務管理、公共信息服務的管理平台為目標,以滿足各級檢測單位業務快速發展的需要。項目具體技術實現內容:

(1)檢測業務管理子平台。其核心模塊包括:委托受理、樣品庫管理、檢驗管理、生成記錄和報告、審核、批準、打印、存檔等一套完整的檢驗業務過程;過程中所有工作均由計算機完成。該係統所有文字錄入工作一次完成,使用人員隻需要輸入檢驗原始讀數即可自動生成記錄和報告,節約了大量重複抄寫和錄入相同信息的時間;省去了人工計算和判定環節,避免了人為計算及書寫錯誤;同時可以省去對記錄報告的計算過程、結果判斷等項目的審核,給檢驗、審核、價確、批準等環節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2)協同辦公子平台。其核心模塊包括:辦公用品管理、車輛管理、固定資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等一套完整的協同辦公係統,極大的方便了檢測機構的日常辦公需要。機構日常的辦公基本實現了無紙化。

(3)公眾信息服務子平台。建立以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為服務對象的真正的“一站式”檢測服務門戶,為打造服務型政府提供堅實的保障。在這個信息化服務平台中,公眾可以方便的通過INTERNET網絡在平台中查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比如:

◇檢測單位的業務範圍

◇檢測業務的標準流程

◇收費標準

◇委托的業務現在處於哪個業務流程

◇所檢樣品適用的依據、標準

◇自助業務委托

(4)在線受理及支付子平台。通過加密、數字簽名等安全技術來實現網上銀行的費用支付,與網上委托和物流體係相結合,客戶無需攜帶待檢產品前往檢測單位,隻需先在網上與檢測單位達成委托檢測協議,然後網上支付費用,檢測完畢以後就可收到郵寄的報告。使得客戶可以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產品檢測的全過程(包括送樣、付費、取報告),並可以實時在網上查看樣品檢驗進度,這樣不但節省了客戶的時間和成本,也可以做到業務受理環節的網上分流,提升業務受理能力。這裏需要重點考慮的是如何將內外網高效有機的結合,涉及的信息安全、信息同步、操作同步等問題,有待進一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