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共信息資源庫。采集完整的質檢動態信息,建立強大的行業信息庫和專業資料庫,實現內外信息流的互通。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網絡平台的數量越少、整合度越高,就越能節省投資,網絡的維護與管理越集中,就越能實現資源共享,越能提高建設效益,信息化要持續發展,統一平台、整合資源是最基本的推進模式。實現內外網信息的即時傳輸與共享(異地分支機構與總部、檢測現場與信息庫的交互等),隨著檢測業務的不斷發展及檢測市場的快速增長,業務波及的範圍也越來越大,管理信息量大大增加,分片管理的方式不再適合跨區域管理和信息共享的要求。使用二維碼、VPN等加密信息交互方式來實現。實時有效的質檢信息是質量監督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信息係統應充分顯示健全的工作程序、對外承諾和本站內部的各項行政、業務製度等。實現良好的對內對外宣傳、社會的監督、方便信息使用等作用,充分體現了服務能力,最終實現係統內部信息的實時互通,以及內部與外部信息的實時互通。
(6)智能檢測。對各種檢驗設備進行數據自動采集到平台的研究,實現被檢樣品在檢驗時,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由平台自動從檢驗設備中采集檢驗數據。通過研究各個檢驗設備的接口文檔,數據傳輸方式,訪問規則,命令解析,來實現對檢驗設備的數據無障礙訪問,並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7)數據倉庫。主要研究如何從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所需的信息,通過各種途徑統計出對業務發展、預測、管理有利的數據,並根據一定算法形成各種數據彙總信息。
3、創新型智能協同平台研究方案創新點
(1)檢驗數據采集創新。檢驗過程必須是嚴謹和公正的,檢驗結果必須是準確無誤的。以往采用手工方式將檢驗設備的數據采集下來,容易存在誤操作和加深工作量的情況。在檢測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將主要的幾台檢驗設備的檢驗數據自動采集到係統中,從而避免人工方式引起的誤差,保證檢驗數據的公正、嚴謹,更好的為社會公眾服務。
(2)公眾服務創新。通過建立以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為服務對象的真正的“一站式”檢測服務門戶,提高檢測的效率,真正方便客戶,提高社會公眾的滿意度。
(3)監管創新。利用係統的數據倉庫建立預警預測機製,為機構統籌發展規劃提供數據支撐。
4、總結
綜上所述,建立麵向檢測機構的創新型智能協同平台既是整合資源、提升業務管理能力需求,也是服務社會,為政府提供技術支撐的需求。通過該平台建設,將進一步加快檢測機構的信息化建設,更好地推動質檢事業的全麵發展,對檢測機構創建質檢品牌、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提高服務效率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宮曉梅,曹建平.麵向企業或政府的業務協同平台設計與實現[J].科技信息,2013.
[2]塗平,李桂平.基於工作流的政務業務協同平台設計與實現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2013
作者簡介
1盛驍駿(1985年8月)男,漢族,大學本科,助理工程師,從事質量管理工作。
2段芬(1967年11月)女,漢族,電子商務大專,工程師,從事質量管理工作。
3吳婷樺(1983年7月)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工程師,從事質量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