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消防安全現狀分析及應對措施
管理錦囊
作者:李軍明
近年來,隨著西寧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隨著西寧市構建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大城市規劃的啟動,西寧作為能源化工基地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西寧市正闊步邁入新一輪“黃金發展期”,消防工作麵臨著難得的曆史發展機遇。
本文在對全市消防安全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應對措施,以便為西寧經濟建設又好又快發展創造和諧、穩定的消防安全環境,全力確保十八大消防安全保工作萬無一失。
一、西寧市消防安全現狀
(一)消防規劃建設滯後。西寧市消防規劃建設滯後,全市新建開發區、新增的芹河新區、東沙新區、空港新區、西南新區以及縣級以下重點鎮未製定消防規劃。
(二)公共消防安全基礎薄弱。目前,按市區建成麵積,應布局13個消防站,現僅有10個城市道路按照消防栓間距不應超過120米的規範要求(寬度超過60米的道路兩側應同時設置),全市消火栓建設欠賬嚴重。
(三)消防裝備建設滯後。近年來,西寧市消防車輛器材和個人防護裝備相比以前有了較大改觀,但是,從官兵擔負的日益繁重的滅火和搶險救援任務來看,現有車輛和器材裝備還不能有效滿足工作的實際需要。“高、精、尖”車輛裝備和消防攻堅組器材裝備還比較匱乏。
(四)消防專業力量不足。目前,全市消防部隊人員缺編,難以應對日益繁重的防火、滅火和應急救援工作。特別是消防監督力量嚴重不足,這與消防工作應堅持以“預防為主”的要求不相適應。
(五)2013年火災形勢。全市共發生火災822起(不含森林、草原、軍隊、礦井地下部分火災),死亡2人,受傷3人,直接財產損失870萬元。活在四項指數全麵上升。
二、西寧市公共消防安全存在的隱患
(一)社會單位,特別是人員密集場所消防設施維護保養不到位。在日常消防監督檢查中發現,個別場所沒有建立規範的消防安全規章製度,責任不清、人員不明,消防管理混亂。一些消防設施,特別是自動消防設施因疏於日常的維護保養,老化、損壞現象嚴重,致使火災發生後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有的單位領導和職工普遍認為安全問題就是保衛部門的事情,與己無關。還有一些多產權或者多家經營的單位,安全責任不清,各自為政,遇到安全問題相互推諉,對火災隱患聽之任之。
(二)社會單位“四個能力”建設落實不到位。自去年以來,全市開展了社會單位“四個能力”建設達標活動。但是,在日常消防監督檢查中發現,一些社會單位隻是將“四個能力”建設停留在製度上和軟件資料上,沒有實質性的開展工作。單位員工不會排查單位火災隱患、不會開展單位內部消防安全宣傳培訓、火災發生後不能及時有效地引導人員疏散的現象依然存在。
(三)場所消防安全通道及周邊交通不暢,小火釀大災。有些單位在初建時未按時向消防部門申報,隨心所欲自行設計,也有臨時以其他建築改變經營用途而建立的公眾聚集場所,私拆濫建,造成疏散通道不暢,消防車通道不符合標準要求,再加上西寧市機動車輛日益增多,發生火災時極易造成交通堵塞,消防車不能及時到達進行有效撲救,喪失火災撲救的最佳時機,小火釀成大災。
(四)老城區建築耐火等級低、防火間距不足及消防通道被占用。由於曆史遺留因素,老城區沒有進行合理的消防規劃,建築防火間距不足,造成先天性的火災隱患。尤其是一些木質承重的古建築物,梁和柱的耐火極限不足30分鍾。一旦發生火災,不但燃燒、倒塌快,而且容易殃及毗鄰建築。再加上,老城區“小場所”較多,商家攤位隨意擺放,消防通道被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