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2 / 2)

事情的惡化當然還離不開後麵那一雙雙推波助瀾的手。麵對“第一扇破窗”,我們常常自我暗示:窗是可以被打破的,沒有懲罰。這樣想著,不知不覺,我們就成了第二雙手、第三雙手……去市場買瓜子,抓了幾個嚐嚐。瓜子皮呢?你放哪兒了?是不是看到地上已有一片瓜子皮了,就將自己嗑的皮也扔地上呢?大熱天走在街上,買根雪糕,半天沒有找到垃圾筒,你會將包裝紙放在哪兒?是不是找個有垃圾的角落,悄悄地扔掉呢?路上的噪音、牆上的筆跡、地上的痰跡就這樣越來越多,我們離優雅、文明、公德就這樣越來越遠。

“環境早就髒了,我扔的這點兒垃圾根本起不到關鍵性作用。”不少人會這樣辯解道。其實,人和環境之間是互動的,環境的好壞是人的行為的體現。我們許多人抱怨環境惡劣,可他們卻很少反思自己的言談舉止。不少人盯著社會的陰暗麵,結果自己的心靈也變得狹隘和陰暗,自覺不自覺地成為了社會上的一扇“破窗”。

我們不僅不能做第N次打破窗戶的人,我們還要努力做修複“第一扇窗戶”的人。即使是當我們無法選擇環境,甚至無力去改變環境時,我們還可以努力,那就是使自己不要成為一扇“破窗”。

所以說,作為企業的任何一名員工,建設、維護組織的優良作風和良好形象關乎你身處的組織是一輛“好車”還是一輛“壞車”,我想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你自己身處的是一輛壞車的,但是往往卻因為自己的抱怨與不滿情緒使得境況向不好的方向發展。要知道,隻要你敢第一個說出這個話,就會有第二個人說出這個話,最後很多人都覺得這個企業工作氛圍很不好,什麼都沒人管,要不了多久你就會看到“破窗效應”在你的身邊在你身處的組織中得到極致的發揮,而這時的你,極有可能還在渾然不知的跟別人侃侃而談:“唉……我們這個單位就爛的很,啥都不行,領導不行,同事不行,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殊不知,你就是一手造就這個所謂的很爛的單位的功臣,而且還在繼續致力於將這個單位變得更爛。

當然,在企業的管理活動中,被管理者還是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對改變企業管理現狀無法起到主導作用,雖然員工在管理過程中有不利於企業發展的行為,但卻不能僅僅依靠對員工提出要求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而更多需要的是管理者不斷的研究與深入,真正的把心思放在被管理者中去,不僅僅了解員工的工作也要了解員工的生活,這樣才能製定出真正可行的管理辦法。

培訓,不僅是讓員工在生產、工藝、安全、數字化等方麵的知識得到提升,使得專業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一種企業文化的傳遞。所以說這裏提到的培訓是廣義的培訓,並不是上一次課,看一次ppt就是培訓了,培訓應該是無時無刻都在進行的,是無聲無息的,是需要管理者花心思的。要讓員工真正的感覺到,這個組織是在真心在幫助自己專業方麵得到提高,在努力幫助自己對安全知識有所掌握,是為了保障每一位的員工的安全,是在幫助員工個人的發展,才能夠讓員工真正的感覺到自己是組織的一員,才會產生對組織的歸屬感,才會自覺的去維護自己的企業,不斷為企業貢獻更多更大的力量。如此,管理者才能看到“自主管理”的出現,才能達到企業管理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Broken Windows》

[2]邁克爾·B·波特 《管理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