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態林業和生態新農村(2 / 3)

4.必須有先進的經營理念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同樣的道理,建生態林業和生態新農村不算太難,難的是可持續的發展。沒有一個好的經營理念,不能自負盈虧,不能為人們帶來財富和經濟的發展,那麼就等於宣告生態林業和新農村的失敗。所以,建設生態林業和新農村,離不開人才,除了引進人才外,還要培養自己村裏的經濟經營人才,製定合理的生態村利益分配製度,做到人建、人享、人愛,和社會經濟大發展接軌、融合,而不是獨立特行,超然世外。

5.必須有科學的生態評估製度

生態村建好後,是否成功,是否實現了生態平衡,還應當有個評估製度和標準,所以我們必須有一個科學的評估製度,最好由國家來評估,或者成立第三方評估公司,使生態村的建設呈良性循環,不斷糾偏,讓生態新農村的建設變得有序、有目標、有標準,杜絕盲目性,減少浪費,提高效率,早日實現全國生態林業和生態新農村的推廣。

三、建設生態林業和生態新農村

1.綠化的概念和含義

綠化是十分寬泛的概念。現代漢語詞典中對綠化的釋義是“種植樹木花革,使環境優美衛生,防止水土流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蔣愛娟提出的“綠化是一種栽種植物以改善生態和美化環境的活動”,所以說綠化具備生態和美觀的雙重作用。要想鳥語花香,先要給鳥以家,那就離不開綠化種樹,離不開生態林業的建設。

生態林業包括新農村人居環境的綠化和經濟發展有關的林業綠化。生態新農村人居環境的綠化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為主要內容和手法,對新農村居住環境進行的美化活動,包括農村建設用地範圍內的綠化和農村建設用地之外的對農村生態、景觀和居民休閑生活具有積極作用的環境綠化。前者主要包括農村街道綠化、庭院綠化、宅旁綠化、公共體閑空間綠化(農村公園綠化),後者主包括村莊外緣綠化,如河湧、山坡、荒地等綠化。主要集中在農村的人口居住地和外圍,改善人們居住的環境,使人生活愉悅,吸引外來人口觀光、旅遊、休閑、農家樂餐飲、慢生活體驗甚至是心裏疾病、精神療養等,從而提高當地經濟收入。而經濟林業綠化,則是根據當地氣候、土質、環境以及參考社會需求,為了經濟發展,為農林牧加工企業奠定綠化的基礎,提供原料,支持企業和生態村持續發展,是經濟來源的重要渠道,必須經過科學調研,才能確定如何綠化發展,同時還要有計劃地根據社會主義經濟市場和國際市場的發展變化進行不斷調整,以便適應市場的需要,不斷進步。

2.生態林業的分類

生態林業建設在我國起步晚,研究時間不長,尚未形成生態林業科學的權威理論體係。目前主要集中於學習和吸取國外生態林和生態村的先進經驗,研究我國生態林業和生態村適合的模式。許多專家也寫出了很多寶貴的理論和經驗,李昌來通過法國農業發展經驗給了中國新農村建設的一定啟示;張晉石通過分析荷蘭的鄉村景觀規劃與土地整理過程的關係,學習荷蘭鄉村景觀規劃的先進經驗,總結出荷蘭的鄉村景觀規劃逐漸從服務於農業生產等經濟因素發展為注重有效的土地利用與景觀品質、生態進程的保護和發展相結合的模式,給我們建設生態農村指明了方向。在國內,結合一部分試點,吳雲霄等從農村綠化類型及農村庭院建設的生態模型方麵對農村庭院綠化的模式進行探討,提出了不同庭院類型的綠化模式。根據自然理條件和城鄉一體林業建設實際,提出村莊綠化水網和路網景觀防護型模式、鎮村景觀環保型模式、住宅新區景觀保健型模式、村鎮企業生態文化型模式、農區生態觀光園休閑型模式及丘陵崗地生態經濟型,都給我們建設生態農村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基礎和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

3.生態林業樹種的選擇

生態林業樹種的選擇非常重要,它決定了發展的持續性。劉安宏等將村莊綠化分為進村道路、村內街道、休閑廣場、庭院和村莊周圍綠化5部分,並根據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功能建議選用不同的具體樹種。進村道路的綠化體現的是生態新農村的特色和風格,既要獨特,又有大氣,適合選擇高大喬木類;村內街道,適合選擇身材修長的喬木,綠化同時又不影響行走;休閑廣場適合選擇較名貴具有觀賞性的樹種,同時應當較豐富,供人們休閑之餘的欣賞;庭院樹木建議選擇能夠體現農戶人家特色的樹種,每個人喜好不同,風格迥異,形成大環境下的小特色,表達主人的愛好和品位;村莊綠化則一定要體現生態村共同的訴求目標,生態村設立之初想要達到的整體的效果和風格。具體樹種根據當地氣候、土質、環境和市場需求具體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