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大型岩石邊坡防護處理探討
工程技術
作者:範來強
【摘要】本文通過結合筆者從事高速公路施工的實踐經驗,針對山區或重丘區高速公路沿線地形起伏較大,地形、地質、水文、氣候條件複雜等特點,對某路段邊坡防護由錨杆框架護坡變更為掛網客土噴播草籽,探討該生態防護技術的實施過程,為同行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公路防護;邊坡防護;生態防護;客土噴播
1.工程概況
某公路項目設計速度100km/h,路基寬度26m,沿線地形以山嶺重丘為主,起伏較大,地形、地質、水文、氣候條件複雜。K107+080~K107+400屬於深挖路段,長320m,設計該段中心最大挖深25m,左側邊坡最大挖深44.6m,挖方量365585方,左側5級邊坡,右側3級邊坡,土:石為0.2:0.8,左側1~4級邊坡坡效為1:1,采用框架錨杆(長度12m直徑32mm)護坡,第5級邊坡坡效為1:1.25,采用草皮護坡。該段從2011年9月正式開始施工,至2013年6月全部完成,施工過程中,實際土:石為1:9,岩層向左側傾斜,且采用光麵爆破,使左側邊坡穩定性和整體性較好,左側1~4級邊坡防護由框架錨杆護坡變更為掛網客土噴播草籽,節省投資286萬元,即經濟又生態,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評價。
2.公路在邊坡防護上問題分析
第一,高速公路占用大量土地,施工過程中地貌破壞較為嚴重,植被的恢複比較困難,導致水土流失現象較為嚴重。在我國高速公路大型岩石邊坡的設計過程中,采用的方式大多數是漿砌片石護坡或者水泥砂漿噴射等,造成因高速公路建設開挖而受到破壞的這些自然植物不能及時地恢複。在綠化設計上,均是在一些局部地方進行草皮的粘貼,並未考慮到對於邊坡所有植被的恢複,而缺少植物覆蓋的這些邊坡,不僅不便於水土的保持,同時還造成大量雨水直接流失,加大了周圍道路的衝刷,為農田水利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同時生態環境的評估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第二,山區或重丘區高速公路高填深挖,使得邊坡的不穩定性逐步增大。受投資因素的影響,目前在我國高速公路的設計上,其路基邊坡防護等方麵的設計均較為簡單,主要存在著設計籠統、防護措施單一、缺乏針對性以及邊坡較陡等各種問題,在通車以後時常發生各種邊坡坍塌事故。此外,由於高速公路的通車量較大,且行車的速度也相對較快,一旦其路基的邊坡發生事故,對於人們生命財產以及交通運輸所產生的影響非常大,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在高速公路邊坡設計時,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坡麵防護方式。
第三,高速公路在施工過程中,大量的采用石料、水泥、鋼筋,導致資源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同時成本也較高。除此之外,由於缺乏較為合理且科學的邊坡防護方案,使得高速公路行車環境與效果得不到有效地改善,大量岩石與混凝土均很處於一種裸露的狀態,使得路容外觀比較差,不便於陽光以及汽車尾氣的吸收。
3、公路大型岩石邊坡生態防護技術
在高速公路大型岩石邊坡中,要使其邊坡達到綠化的目的,首先必須要具備三個方麵的條件:第一,坡麵要穩定;第二,在坡麵上應有植物可賴以生成的相應種植基質;第三,這一種植基質必須要可永久地固定於坡麵上。基於上述這要求,本工程是采用的是客土噴播,這種生態防護技術的核心為在岩石的坡麵上營造一個便於植物生長且種植基質不被衝刷的多孔穩定結構,通過專用噴射設備把土壤、專用的防蝕劑、肥料、植物種子、有機質、改良劑、保水材料、防蝕劑以及專用粘合劑等進行混合以後,將其噴射至岩石上,因防蝕劑與專用粘合劑具備較好的粘結功能,這種噴射的混合物能在岩石的表麵成為一層連續且具備空隙的硬化體,這種硬化體能夠避免種植基質受到衝刷,確保植物的生長與發育。
3.1防護施工實施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