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粘結預應力筋
有粘結性預應力筋需進行填土或搭設腳手支架,並且在墊層和排氣管選擇和固定方麵,應根據項目工程實際要求進行筋條固定。接著,如出現砼澆築過長等情況,要進行張拉,切筋,處砼等操作,最後待混凝土平整之後對砼進行封錨。
2.後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施工技術
2.1後張法混凝土控製要點
對夾片,構件或外露的預應力鋼筋的保護是工藝控製的要點之一,在其周圍應油脂塑料帽外罩然後澆築以膨脹抗氧化的混凝土砂漿或其他施工粘結劑。在底層模板澆築混凝土過程中,應在底層預留2~3mm縫隙,為混凝土充分融合和混凝土與梁板柱之間的構件支撐做預製操作。對於局部受損的鋼筋塑料護套,應由連接套管將鋼筋與錨塊的接頭處進行纏繞式膠帶密封處理,對於較為容易進入水分的地區,應做好永久密封性或粘結性的準備措施。在混凝土養護過程中,應針對混凝土土的抗氧化性和混凝土的凝結特性,在3~5d內進行混凝土局部養護和混凝土性能養護工作。
2.2後張法混凝土施工流程及技術特性
(1)預應力線性描繪
在實際施工行進中,針對現場施工技藝,可依據設計圖紙等提供的預應力鋼筋曲線坐標轉換為相應的金屬波管底線坐標。在施工過程中,為保證施工階段平實,穩固進行施工。可將底線坐標繪製在模板側麵,作為波管放置的安裝基線;並依據這個安裝基線對預應力筋材料進行綁紮後再安裝。
(2)製作固定支撐架
施工過程中的固定支撐架是用於固定波紋管及其配套設施材質。注意支撐架安裝時,支撐架必須在金屬底線坐標之內,以防安裝錯位造成的預應力缺失,最後在安裝結束後,應將鐵絲把波管和支架綁定,防止混凝土施工後波管上浮。
(3)鋼筋下料
在鋼筋下至固定支撐架之前,應做好鋼筋長度,錨具,張力等計算。在極端天氣或氣候不適地區,混凝土或鋼筋的品種,抗壓等級,冷熱收縮比,彈性回縮率等均是提升混凝土施工技術需要深入探討的因素。現場施工應注重下料長度和相關預應力鋼筋的布置形狀,避免出現位置放置不當導致的建築結構缺失。
(4)預應力筋的穿束和張拉
在梁柱中的結筋應從下至上進行合理鋪設。施工過程中,操作人員將預先編製好形狀的無粘結性鋼筋逐一傳入鋼筋柱中,每一米應綁紮6~8根結筋,按照結構需求最多可綁紮10根。對於有性能特殊要求的鋼筋,可編製相應符合需求張拉程序。
(5)混凝土澆築
在完成前期為混凝土澆築所做的所有準備工作後,應進行孔道內部混凝土澆築。在確保結筋或澆築部件通暢情況後,混凝土漿液比列水灰比應為0.4~0.5之間,灌注順序應由下而上,並且在澆築過程形近階段應使用振動棒攪拌,澆築時不可直接澆築最深處,應圍繞側板進行澆築,避免產生氣泡或漿液炸出現象。最後在澆築後的混凝土頂端進行相應混凝土防護,注重養護工作。
參考文獻
[1]蔚建華主編.預應力混凝土橋梁施工技術要點[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白躍廷.預應力混凝土施工中常見弊病的防治[J].山西建築,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