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空心墩身混凝土澆築。支架、鋼筋、模板及預埋件加工安裝完成,並經過檢驗合格後,才能進行空心墩身的混凝土澆築。若模板存在縫隙,應進行填塞處理,避免漏漿情況的發生。通過泵送的方式完成薄壁空心墩混凝土澆注,並嚴格將混凝土攪拌時間控製在1.5min~2min內,且坍落度控製在160mm~180mm範圍內。澆築混凝土時,要事先鋪一層砂漿,再進行水平分層澆注,將每層澆注厚度控製在40cm範圍內。可采用插入式振動器進行混凝土振搗,並將移動問距控製在振動器作用半徑的1.5倍以內,且與側模保持50mm~100mm的距離。為確保分層間的結合良好,應以插入下一層30mm~50mm為宜。振搗完成後應放慢拔出速度,以免與模板、鋼筋及其它預埋件相碰撞。與此同時,要安排專門負責人員,對灌注過程中的模板、支架等情況進行檢查,一旦發現存在變形、移位或沉陷等現象,則應立即停止澆注,並通過具體的措施進行處理。
3.5工縫處理。清理混凝土表麵的水泥砂漿,按照用水衝洗鑿毛須達0.5mpa,人工鑿除須達2.5mpa的指標進行鑿除。處理完成後,應用水對混凝土表麵進行衝洗,保障混凝土外部的濕潤,達到養護要求。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後,要認真刷洗垂直縫,水平縫還要在表麵敷設厚度為1cm~2cm的砂漿,以便進行新的混凝土澆築。
4.鐵路橋梁空心薄壁橋墩施工質量控製措施
4.1做好技術交底工作。由於薄壁空心高墩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因而在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其目的是為了讓施工人員充分領會設計意圖,掌握施工技術難點和可能出現的情況,以保障施工各個環節的順利進行。同時,由於橋墩施工精度要求較高,因而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施工,並根據施工環境及氣候條件做好相關預防措施。如夏季施工時,受到高溫天氣及太陽輻射的影響,高墩的朝陽麵和背陽麵溫差較大,容易造成不均勻膨脹現象的發生。這就需要采取必要措施進行處理,以保障高墩的施工質量。
4.2加強施工過程管理。加強施工過程管理,主要是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管理,以提高施工質量,確保安全施工。這就需要提高重視,做好技能培訓和安全培訓工作,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同時,還要加強施工過程管理,檢查橋墩模板的平台、支架以及機械,保障安全防護網的正常使用,並對每個施工循環進行檢修和加固。此外,在混凝土澆築前,要進行試驗排演,確保澆築工藝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並保障墩身線型符合設計要求,從而保障施工的效率和質量。
5.小結
隨著我國路網建設不斷完善,鐵路、公路及市政道路建設規模不斷加大,對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要加強重視,在使用翻模技術時,做好技術交底工作,提高施工人員的操作技能,並加強施工過程管理,確保橋墩的強度與穩定性都達到設計要求。總而言之,薄壁空心高墩施工技術在鐵路橋梁工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為鐵路橋梁的整體質量和使用性能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陳國琛,孫士成.鐵路橋梁薄壁空心高墩施工技術[J].科學與財富,2011,(07):351-352.
[2]周進福,行英傑,吳巨超.鐵路薄壁空心墩蓋板封頂的施工[J].鐵道建築技術,2012,(z2):52-5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