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鐵路路基病害整治技術的探討(1 / 2)

關於鐵路路基病害整治技術的探討

工程技術

作者:孫逢坤 李建國 徐良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鐵路交通網的長度以及密度越來越大,這對鐵路線路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鐵路路基在整條鐵路線路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現階段我國的鐵路路基施工時所參照的技術標準相對較低,並且日常的維修管理工作不到位,導致經常出現鐵路路基病害,這就對鐵路線路的安全、順利運營造成了嚴重的阻礙。本文簡要分析了鐵路路基中常見的幾種病害,並提出了幾種有效的整治技術。

【關鍵詞】鐵路路基;常見病害;整治技術

一、目前鐵路路基中常見的幾種病害

1、滑坡

在某些地質地理環境中,鐵路路基因長年暴露在外,所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共同幹擾,破壞了岩體或者土體的受力平衡,進而引發了部分穩定性差的岩體或者土體順著某些軟弱帶向下滑動而變形。

2、崩坍落石

在地質條件相對複雜、地勢陡峭的斜坡上,路基的土體或者岩體由於長久受到地震、水流衝刷以及風化腐蝕後,然後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就出現脫離母體而快速向下滑落的現象,就稱作崩坍;而落石即是指少數石頭若出現受力失衡,就突然從斜坡上滑落。

3、基床下沉外擠

鐵路基床下覆蓋的土體長期被雨水浸濕軟化,這就降低了路基的整體強度,造成路基麵向下沉降。火車在行駛過程中所產生的振動把道碴壓入到基床中,就形成了道碴袋或道碴囊,且不斷加深,還可能造成基床上土體軟弱層出現剪切滑動,引起道床向下沉降,側溝向外擠壓、路肩隆起,如果情況較為嚴重還可能引發邊坡坍滑。

4、翻漿冒泥

當雨水長期將路基土體浸濕後就會變成泥漿,然後再受到火車傳出的振動就向道碴中的間隙擠入,讓道床變得更加髒汙,降低其彈性。這將大大降低路基的強度,進而會轉變成泥漿,受到外力作用而冒出。

5、排水不良

對於鐵路路基麵上存在積水以及有著較高地下水位的地質環境,在路基下設計的排水係統幾乎無法滿足排水的要求,例如排水設備堵塞、損壞,路基填料不達標等,這就形成了路基病害,對路基的穩定性造成嚴重影響。

6、砂害

砂害即是風砂流的掏蝕、堆積作用對鐵路線路設備的破壞及流砂上道進而對正常行車產生影響的現象。通常可以將風力對路基產生的風蝕作用分成掏蝕、磨蝕和吹蝕等三種。掏蝕即指氣流由於遇到不平整、地麵形狀突變或障礙物時形成了渦流,就帶走了微小顆粒,進而使較大顆粒的穩定性失衡而向坡腳滾落;磨蝕即指在氣流中含有的沙粒衝擊填料顆粒,還可能會鑽入孔穴內旋磨,造成局部掏空;吹蝕即指風流將填料顆粒直接帶走。

7、凍害和雪害

凍害即是路基內含有的水在凍結或融化過程中出現路基不均衡的凍脹和承載力減弱的現象。該現象在實際的鐵路路基中較為普遍。對於路基麵存在較多積水時,一旦氣溫較低,就會結冰而使體積膨脹,進而引發凍脹等現象,直接影響到火車的正常運行。尤其是在降雪時,大量的積雪覆蓋了線路,很容易引發凍害,這就直接影響到火車的運行速度,對行車安全構成威脅,從而造成交通事故。

二、鐵路路基中常見病害的整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