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會計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2 / 2)

3、重建會計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

根據目前會計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認識兩次飛躍的過程,要使學生真正掌握並能夠運用會計知識,課堂教學仍然需要教師的引導,但同時更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可以按照以下四階段來重建會計課堂教學模式。

3.1會計課堂教學的第一階段是“情境創設”。“創設”者為教師,“情”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感,“境”是學生課堂學習的環境,即課堂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巧妙創造出易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樂學情感的課堂學習環境。例如《財務會計》課堂教學時,第一環節可以財務會計課程相關的發展近況等為內容,伴以激勵性的音樂為背景,進行課堂情境設計,這樣既能起到複習的作用,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2會計課堂教學的第二階段是“展示目標”。“展示”含有“指示”和“示意”的雙重意思,“展”是“示”的方法和手段,“展示”的主動者仍然是教師,教師應靈活地運用科學方法和高超的藝術手段向學生指明領悟的目標,使學生直接接觸具體的知識點。如講授《財務會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狀況和財務會計知識點的內容,找出學生的情感與知識點之間的有益的碰撞,激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活躍他們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為學生自學創造條件,也為具體學法指導提供契機。

3.3會計課堂教學的第三階段是“達成目標”。由於目標的導向作用,學生可以在教師引導下,積極、主動地接受知識,內化知識,運用知識,因此,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學生完全變成了學習的主人。在這一階段,可以通過以下活動來進行:教師導向,學生自學,師生間討論釋疑。

3.4會計課堂教學的第四階段是“檢測目標”。檢測目標包括學生的自查自測、自己總結和教師的檢查評價兩個方麵,是師與生、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過程,也是師生教學思想的雙向交流過程,是具體學法指導效果的反饋和鞏固。

4、結束語

通過以上闡述的觀點可以看出,要知道會計工作在任何一個領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部門之一,因為會計工作質量的好壞是直接關係到單位的經營和發展的,那麼高校的會計教學質量如何,是直接關係到用人單位中會計工作的質量的,因此,探索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是提高會計教學質量的關鍵,最終就可以真正完成為我國社會發展培育出一批批優秀人才的使命。

參考文獻

[1]劉玲藝.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對策[J].科技信息,2010,(05)

[2]王勳.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考[J].會計之友,2009,(01).

[3]趙筠.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9,(07)

[4]徐雙榮.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J].現代教育科學,2006,(5).

[5]周強,張小紅.略論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其實現途徑[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6).

[6]陳靜.淺高職會計教育培養目標[J].商業文化,2009,(10).

[7]韓宗賓,李榮.高職會計人才培養與改革模式新探[J].財會通訊,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