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老齡化問題研究(1 / 2)

日本老齡化問題研究

改革探索

作者:葛蕊

【摘要】在日本,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其經濟、社會生活的主要問題。本文針對日本的老齡化問題進行多方位的研究,並總結日本在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經驗,旨在為我國在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提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老齡化社會;日本老齡化問題;老齡化對策

一、引言

根據聯合國有關報告的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達到總人口數量比重的7%以上時,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成為全球性的社會問題, 一些經濟發達國家早在上世紀中葉就已跨入老齡化社會,並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這其中,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最為突出,特別是在日本的農村,這一問題更為嚴重。一方麵日本國民壽命的增長,出現了大量的高齡農村人口;另一方麵,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批地湧入東京、大阪等繁華城市,給日本農村社會生活及農業發展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二、日本老齡化問題的現狀

20世紀50年代,日本的老齡化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足5%。而到了1970年,這一比例的增長超過了7%,1994年則進一步增長到14%。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資料顯示,截止至2011年10月,日本人口總數為1億2780萬人,其中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數量為2975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的23.3%。與2010年(23%)相比,增加了0.3%。其中,男性老齡化人數為1268萬人(平均壽命84.19歲),女性為1707萬人(平均壽命90.93歲)。

三、日本老齡化問題產生的原因

對於日本社會老齡化問題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兩點:

一是平均壽命的增長而導致65歲以上人口數量的增加

戰後,隨著日本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醫療技術、社會保障體係的完善,日本的人口死亡率逐年下降,人均壽命大幅增長。以平均壽命為例,2011年,日本男性國民的平均壽命為84.19歲,女性國民的平均壽命為90.93歲。

二是由於出生率降低而導致的青年人口數量的減少

與日本社會高齡化的增長趨勢相反,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卻是在逐年下降。1956年人口出生率為2.22%,1975年降至1.91-2.00%,1993年為1.46-1.50%,2005年則降至曆史最低點1.26%。今年雖然略有回升,但仍然隻能達到1.39%的水平。

四、日本老齡化問題的對策

1996年11月15日,日本內閣頒布了《高齡化社會對策基本法》,從雇傭、養老金、醫療、福祉、教育、社會參與、生活環境等多方麵著手,依靠國家、地方公共團體、企業、地域社會、家庭以及個人的共同攜手努力,來解決老齡化問題。其主要體現為:

1.增加高齡人口的就業機會,提高高齡人口的收入,並加強穩定社會養老金製度。

2.通過加強高齡國民的健康管理、支援社會護理服務體係的發展、改革高齡者醫療製度,以實現高齡者健康壽命的延長和生活品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