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太史慈母家訓(1 / 1)

【訓主簡介】

太史慈母,東漢末東萊黃(今屬山東龍口)人。其子太史慈,東漢末孫策屬將,任中郎將,助孫策安定江南。

汝宜赴孔北海[1]

【原文】

汝與孔北海未嚐相見[2],至汝行後,贍恤殷勤,過於故舊[3]。今為賊所圍[4],汝宜赴之。我喜汝有以報孔北海也。

——節錄自《三國誌·吳書·太史慈傳》

【注釋】

[1]孔北海:孔融,漢末文學家。曾任北海相,時稱孔北海。

[2]嚐:曾經。

[3]故舊:舊交;舊友。

[4]賊:漢末對黃巾軍的蔑稱。

【譯文】

你和孔北海不曾相見過,到你走了以後,他贍養、周濟我非常殷勤,超過了舊交老友。如今他被黃巾軍圍住,你應當奔赴他那裏去解救。我高興你有了報答孔北海的機會了。

【評析】

太史慈避禍遼東,家中母親無人贍養,北海相孔融聽說以後,多次派人到太史慈家慰問其母,並送給她吃的和穿的。當時,孔融被黃巾軍管亥所部包圍在都昌。太史慈從遼東回家,他的母親告訴他孔融照顧她的情況,並說孔融有難,要他去幫助孔融。太史慈聽了母親的話,就奔赴孔融那裏,後突出重圍,向劉備借來援兵,解了孔融的圍。他的母親知道後,非常高興,誇獎他做得對。這段訓誡不長,但其中反映出的“知恩當報”的思想,仍然值得後人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