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羊琇母家訓(1 / 1)

【訓主簡介】

羊耽妻,辛姓,字憲英,三國魏隴西(今甘肅省隴西南)人,魏侍中辛毗之女。聰慧明朗,有才識,頗具鑒別是非善惡的能力。

治軍旅之事唯用仁恕為重

【原文】

古之君子[1],入則致孝於親[2],出則致節於國[3],在職思其所司[4],在義思其所立,不遺父母憂患而已。軍旅之間可以濟者[5],其唯仁恕乎[6]!

——節錄自《晉書·烈女傳》

【注釋】

[1]君子: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人。

[2]致:給予。

[3]節:氣節;節操。

[4]司:掌管。

[5]軍旅:有關軍隊及作戰的事。濟:成功。

[6]仁恕:以仁愛寬恕之心待人。

【譯文】

古時那些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人,在家就對雙親盡孝道,出仕就對國家盡節操,在職時考慮的是應盡的職責,在道義上考慮的是應當樹立的行為,不把憂患留給父母。要把軍營中的事情處理得好,大概隻有用仁愛寬恕之心待人才是最重要的!

【評析】

三國末年,鍾會率軍伐蜀,出發之前,請憲英的兒子羊琇為參軍隨行。憲英知鍾會有異心,就對兒子說了上麵的話。這番話的目的雖是想提醒羊琇全身遠禍,但其中有關於孝順父母,報效國家以及用仁愛之心待人的道理,仍有其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