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之間聲氣相通,必定沒有二心,往往因為妯娌之間自私自利,導致傷了兄弟間的和氣,這是極可恨的事情。如今新媳婦前往夫家以後第一件要事是要與妯娌和睦相處。娌娌之間不和,固然不是某一種原因所致,大約是因為公公婆婆的恩惠稍微有厚薄,便生妒忌之心,便發生爭執,這真是太不通達事理了。……如果公公婆婆隻對自己的丈夫和自己優厚,那麼自己就應該加以限製和謹慎。家中多種公物,要多謙讓給別人而自己少接納,要把好的讓給別人而自己接受差的。如果在妯娌中,時有不堪忍受的事情加在你身上,你要一味順受。聽到了惡言要常常像沒有聽到一樣,隻是陪著笑臉,久而久之自然會感化她們,自然會相互和洽,一定能使妯娌之間情同姐妹,這就可以說是吉祥的善事了。
【評析】
陳確在此篇中要求新婦到了夫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和睦妯娌,即“凡百公物,讓多受寡,讓美受惡”;“務使妯娌之間情同姊妹”。這番話時至今日仍有一定的啟迪和借鑒意義。
不要溺愛子女
【原文】
凡生養子女,固不可不愛惜[1],亦不可過於愛惜。愛惜太過,則愛之適所以害之矣[2]。小兒初生,勿勤抱持,裹而置之,聽其啼哭可也。……乳飲有節,日不過三次,夜至雞將鳴飲一次。衣用稀布,寧薄毋厚[3],乃聽以安之也。語雲[4]: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與寒。
——節錄自《香豔叢書》第三卷
【注釋】
[1]固:自然;實在。
[2]適:恰好。
[3]毋:不要;不。
[4]語:指諺語。
【譯文】
凡是生養子女,固然不可以不愛惜,也不可以過於愛惜。因為愛惜太過分,那麼愛他恰恰是害他了。小孩子剛生下來,不要抱得太勤太多,要把他包裹起來放到床上或搖籃裏,讓他啼哭就可以了。……小孩吸乳要有節製,一天不得超過三次,夜間要等到公雞將要打鳴才飲一次。衣服可用稀布,寧願要薄一點不要太厚,這是保證小孩安康之道。諺語有雲:如果要小兒安康,就要讓他有三分饑與寒。
【評析】
“對於小孩不宜愛惜過分,否則愛之適所以害之也”。陳確此言說得對,很有道理。時至今日仍有較為深刻的現實意義。今天的小孩,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看得特重,生怕他沒吃的,怕他沒穿的,怕他沒玩的,花錢如流水,隻要孩子高興,哪怕是天上的月亮也得想辦法把它摘下來。希望這些對獨生子女愛之太過的家長,能從“愛之適所以害之”這一古人話語中受到啟迪,能從“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與寒”這一古代諺語中進行反思。
凡物自當謹守
【原文】
凡物自當謹守[1],防閑有法[2],毋令所失。萬一有失,此自己不能謹守之過,且隻忍著,不可猜人,及輕聽人言,輒至仆婢房中搜索[3],搜出則喪其廉恥,搜不出則彼反有辭。若公家仆婢及他家人,尤不可妄指,反惹是招非,增添閑氣[4],此不可不深思而切戒也。
——節錄自《香豔叢書》第三卷
【注釋】
[1]謹守:謹慎保守;謹慎保存。
[2]防閑:防即堤,用以製水;閑即闌,用以製獸。引申為防備和禁阻。
[3]輒:動不動就;於是。
[4]閑氣:為無關緊要之事而生氣。
【譯文】
凡是自己的物件自己應當謹慎保存,保存和防備應當有一定的方法,不要讓它丟失了。萬一丟失,這乃是自己不能謹慎保存的過失,因而隻好自己忍耐著。不可以隨便去猜測和懷疑別人,也不能輕信人家的話,動不動就到仆人奴婢房中去搜索。如果真搜出來了會讓仆人喪了麵子,如果沒搜出來則對方反而有反駁的話說。倘若是公房的仆婢和其他家裏的人,更不可隨便亂指控,否則反而招惹是非,增添不必要的煩惱。這不可不沉思而切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