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主簡介】
章學誠(1738—1801),字實齋,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清代史學家、思想家。乾隆進士,官國子監典籍。主講定州定武、保定蓮池、歸德文正等書院。後入湖廣總督畢沅幕府,協助編纂《續資治通鑒》。畢生致力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並稱史學理論名著。曾努力編纂《史籍考》,擬盡收史部書的敘目凡例,總目達三百二十五卷,但書未完成,稿亦散失。此外,有和州、亳州、永清三地方誌和《湖北通誌》遺稿數十篇。在哲學上提出“道寓於器”的命題,認為“道”是事物的客觀規律,“求道”應該根據對事物的實際考察。還提出“六經皆史”之說,對治經主張以考證史料和發揮義理相結合,把治經引向治史。在學風上,反映了學術思想從經學舊傳統中解放出來的時代趨向。論文注重內容,反對擬古和形式主義傾向,批判當時桐城派的流弊。1922年有《章氏遺書》刊行。今特從《香豔叢書》第二卷中節錄有關段落以饗讀者。每段小標題均係編者所加。
婦人之職業
【原文】
周官有女祝[1]、女史[2],漢製有內起居注[3],婦人之文字,千古蓋有所用之矣。婦學之名,見於天官內職[4]。德言容功[5],所該者廣[6],非如後世隻以文藝為學者也。然《易》[7]訓正位乎內,《禮》職婦功絲枲[8],《春秋傳》稱賦事獻功[9],《小雅篇》言酒食是議,則婦人職業,亦約略可知矣。
【注釋】
[1]女祝:掌管王後祭祀事項的女官。
[2]女史:女官名。《周禮》天官、春官所屬都有女史。屬天官的,掌管王後禮儀,佐內治,為內官;屬春官的,掌管文書,為府史之屬。
[3]內起居注:中國古代皇後的言行錄。
[4]天官:官名。“天官塚宰”的簡稱。《周禮》六官,稱塚宰為天官,為百官之長。
[5]德言容功: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係封建禮教認為婦女應當具有的四種德行。
[6]該:通“賅”。包括一切;盡備。
[7]《易》:指儒家經典之一《易經》。
[8]職:執掌;主管。婦功:即“女功”。舊時指婦女所做的家務及紡績、刺繡、縫紉等事。枲(x佾):即麻。
[9]:賦:給予。
【譯文】
周代職官有女祝、女史,漢代製度有皇後的言行錄,女人的文字,這一切千古以來就有所使用了。婦學的名稱,見於天官內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所包含的內容廣泛,不像後世一樣隻以文藝作為學習的對象。然而《周易》教導妻妾要端正名位,《周禮》主管女功絲麻,《春秋傳》讚許女人賦事獻功,《小雅篇》談的評議酒食,那麼女人的職業,也就約略可知了。
【評析】
這段文字主要講女人的職業。作者認為,女功就是幹家務以及從事紡績、刺繡等事,即所謂“婦功絲枲”、“賦事獻功”、“酒食是議”。這是封建禮教對中國古代婦女的毒害和束縛,應當予以批判。
要嫻於經禮習於文章
【原文】
婦學之目,德容言功,鄭注“言”為“辭令”[1]。自非嫻於經禮[2],習於文章,不足為學。乃知誦詩習禮,古之婦學,略亞丈夫[3]。後世婦女之文,雖稍偏於華采[4],要其淵源所自[5],宜知有所受也。
【注釋】
[1]鄭:鄭玄(127—200),東漢經學家。言為辭令:《周禮·天官·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禦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鄭玄注:“婦德謂貞順,婦言謂辭令,婦容謂婉娩,婦功謂絲枲。”辭令:酬應的言辭。
[2]嫻:熟練。
[3]略:稍微。亞:次於。丈夫:古時稱呼成年的男子。
[4]稍:逐漸。
[5]要:總要。
【譯文】
婦學的條目,有婦德、婦容、婦言、婦功。鄭玄注釋“婦言”,認為是指酬應的言辭。如果不是熟悉經、禮和文章,就不足成為一門學問。這才知道誦讀詩篇,學習禮儀,古代的婦學,稍微次於男子。後代婦女的文字,雖然逐漸偏重於華麗有文采,但總的說是有源頭而來的,應該知道是有所傳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