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章學誠撰《婦學》(2)(1 / 3)

婦學由宮廷中九嬪這些女官所掌管,教育的方法推行於內宮。在朝廷內推行到臣子的采邑,在朝廷外擴展到諸侯的封地,六典雖然記載得不夠詳盡,但是可以由事例進行類推。《葛覃》詩中提到“師氏”,就著錄於《風詩》;師姆柔順的教誨,經過《內則》的記載而流傳下來。普遍地流覽《春秋》內外各傳,諸侯的夫人,大夫的妻子,都稱文能道,因此文采十足。至於盈滿的預兆,鄧曼能詳盡地推知天道;對於順利占卜的道理,穆薑精通《周易》的“乾元”之卦。魯穆伯的美麗的妻子,其雅言給後人留下了訓誡;齊司徒的夫人,因為有禮而受到加封。《泉水》“毖流”一詩,係詩人思念歸家,寄托心情之所作;《燕燕》詩中寫燕子上下飛翔,是詩人懷著淒涼的心情送別歸妾的詩篇。凡是這些經典禮法,文采風流,和名卿大夫相比,又有什麼區別?然而都是因為與有關的事有聯係才偶爾出現在書籍中,並不是特意的著述。如果出自後代的史書,一定有專篇加以同類征引,比如烈女就有像曹昭、蔡琰等人的故事,文章的美善和有文采,一定是劉向、範曄的文章的十倍了。因此也就知道婦學亦是自後代才失傳的,而在夏、商、周三代是很隆盛的,並與男子的儀文一樣都是遵循前代的成例,起初並不專心追求有所不同。

【評析】

此段列舉事例,說明三代婦學之隆,“率由故事”,“不為務異”。

婦女能文在於“天性之優”

【原文】

春秋以降[1],官師分識[2],學不守於職司[3],文字流為著述。丈夫之秀異者[4],鹹以性情所近[5],撰述名家[6]。至於降為詞章[7],亦以才美所優,標著文采[8]。而婦女之奇慧殊能,鍾於間氣[9],亦遂得文辭偏著[10],而為今古之所稱[11],則亦時勢使然而已。然漢廷儒術之盛,班固以為利祿之途使然。蓋功令所崇[12],賢才爭奮,士之學業,等於農夫治田,固其宜也。婦人文字非職業,間有擅者,出於天性之優,非有爭於風氣、騖於聲名者也[13]。

【注釋】

[1]春秋:時代名。因魯國編年史《春秋》得名。

[2]官師:百官。識:疑當為“職”。分識:分掌各自的職務。

[3]職司:職掌;職務。

[4]秀:指狀貌或才能優美出眾。

[5]鹹:都。以:憑。

[6]名家:以學有專長而名為一家。

[7]詞章:詩文的總稱。

[8]標:揭出;寫明。

[9]鍾:彙聚;專注。間(ji伽n)氣:舊謂英雄豪傑上應星象,稟天地特殊之氣,間世而出,稱為“間氣”。

[10]得:能。

[11]稱:讚許;表揚。

[12]功令:古時國家對學者考核和錄用的法令或規程。

[13]騖:追求。

【譯文】

春秋以後,百官分掌各自的職務,學官不忠守於職掌,文字流變為著述。男人中那些才能傑出的人,都憑著各自的性情所近,成為撰述名家。稍遜色點的就寫詩文,也憑著各自的才美擅長,炫耀文采。婦女中那些有著奇異的智慧、特殊的才能,彙聚了天地間特殊之氣的女子,也能靠著文辭著述而被古今學士所讚許,這也是時勢促使這樣的。然而漢代儒術的興盛,班固認為是因為追逐利祿之途的原因。大概由於對功令的推崇,賢才爭著振起,讀書人的學業,等於農夫種田,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女人撰述文字不是一種職業,間或有擅長的人,也是出於她有著文字方麵的優良本性,並不是為追求風氣、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