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秋瑾《致徐小淑絕命詞》(1 / 1)

【撰主簡介】

秋瑾(1875—1907),原名閨謹,字璿卿,浙江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1904年春天自費留學日本,冬天歸國,加入光複會。1905年再赴日本,在東京參加中國同盟會。次年,因不滿日本政府發布“取締清韓留學生規則”而回國。創辦《中國女報》,宣傳婦女解放思想。1907年夏因策劃起義失敗被捕,慷慨就義,年僅三十三歲。

【原文】

痛同胞之醉夢猶昏,悲祖國之陸沉誰挽[2]!日暮窮途[3],徒下新亭之淚[4];殘山剩水[5],誰招誌士之魂?不須三尺孤墳[6],中國已無幹淨土;好持一杯魯酒[7],他年共唱擺山侖歌[8]。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任;即此永別,風潮取彼頭顱[9]。壯誌猶虛[10],雄心未渝[11],中原回首腸堪斷[12]!

——節錄自《秋瑾集》

【注釋】

[1]徐小淑:秋瑾的女弟子。

[2]陸沉:這裏指國土沉淪。

[3]日暮窮途:比喻人的力盡計窮。此處係指秋瑾自身被捕入獄的絕境。

[4]新亭:地名,又叫勞勞亭,在南京市南邊。西晉滅亡後,士大夫都搬到江南避難,常在新亭聚會。有一次,周 在座,歎息說:“風景還和從前沒有兩樣,但祖國的山河卻已經落在敵人手中了!”在座的人都流下淚來,後人把亡國而哭泣叫做“新亭之淚”。

[5]殘山剩水:國土分裂,山河破碎不堪。

[6]不須三尺孤墳:自己死後不一定要建造墳墓,因為革命目的尚未達到,全中國沒有一塊幹淨之地。

[7]魯酒:薄酒;淡酒。

[8]擺山侖:即拜倫,19世紀初期英國傑出的革命浪漫主義詩人。

[9]風潮:指當時的革命風潮。彼:指清朝統治者。

[10]虛:空虛。

[11]渝:改變。

[12]中原回首:倒裝句,等於說“回首望中原”。

【譯文】

我為之痛心的是同胞們醉生夢死還昏昏沉沉不知振作,我為之悲哀的是祖國國土沉淪又有誰來挽救!我現今已經力盡計窮,身處絕境了,徒然掉下國破家亡的辛酸淚水;國土分裂,山河破碎,又有什麼來招回誌士的靈魂?我死後不一定要建造墳墓,因為清王朝還沒有被推翻,全中國沒有一塊幹淨的土地可以安葬我的屍體;希望你在革命成功之後,拿一杯薄酒為我祭奠一番,使我的英靈同你一起吟唱十九世紀初期英國革命詩人拜倫的浪漫詩篇。我雖死猶生,犧牲是盡我的一分責任;就此永別,革命風潮一定能取清朝反動統治者的頭顱。我的壯誌已經空了,但雄心沒有改變,回首望著中華大地我痛斷肝腸呀!

【評析】

秋瑾在這首《絕命詞》中,以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家的偉大胸懷,盡抒她的愛祖國、愛民族的熾熱情感,號召人們堅定鬥誌,繼續奮鬥到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