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的大政治家史丹林(即斯大林),能夠使國人耐苦力作,以成就其五年計劃而人人樂意服從,就因為他能做到勤儉吃苦,與別人沒有兩樣,而他的忠實被人民所信賴。印度民族運動領袖甘地,是現今世界上第一個英雄豪傑,之所以能夠被國人信仰跟隨,也在於他的刻苦自勵。甘地每天吃飯隻有一樣蔬菜,以及羊乳少許;他所穿的衣服,乃是本國自紡之紗所織,一切洋貨他都不用,乃至輪船、火車之類現代化交通工具他都不乘坐,即使是千裏路途也是徒步而行。現在的人以為利用科學發明,足以增加辦事的功效,然而歐美國家的人的個人功效,有能夠做到像甘地那樣的嗎?如果說世界上有不戰而使別人的軍隊屈服的人,甘地就是一個。我的父親曾國藩說:“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這句話的意思唯有能夠努力的人自己明白。
以上所敘述的中國先民以及西方的賢人哲士,德業事功有成就的人,無不對於自己深深貶抑,使肉體的享用降到最低限度。大概地說,就是克己製欲。這是因為,肉體上的欲望,都屬於私心的萌動,與公共道德之心像水火一樣不能相容。必須做到克除私人欲望,而後一切建設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明代大政治家、思想家王陽明說:“殺山中的賊容易,殺心中的賊艱難。”一個人能夠克服心中的敵人,就是所謂的自勝自強。以上所述除政治家外,其他如歐洲大思想家盧梭、托爾斯泰、馬克思、苦魯巴金,他們都能摒斥物質方麵的享用,而能做到自我甘心於儉苦淡泊的生活。盧梭和托爾斯泰,都戒絕吃肉食(苦魯巴金似乎也不吃肉)。又如近代大科學家愛迪生,日常飲食起居,都在自己的試驗室裏麵,這是因為他對於世俗的欲樂沒有什麼喜好的。
歐美汽車行業兩位巨人,福德和斯龍司,都不沾煙酒,不喜好遊樂。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樸拙淡泊,沒有利欲之心,有一家影戲公司請他登銀幕演說,酬金二十萬美元,他都謝絕了,他的理由是做學問並非是為了金錢。其他科學名人,清白情操大多如此。他們的學術事業方麵的成就,起初不是為了肉體方麵的享用,所以我們不能說有欲望而後才有發明創造。相反,大發明家大思想家們,在情欲方麵的興趣異常濃厚的,前所未聞。所以,今天那些人大談發展欲望,用這來促進科學與文化的人,純屬於主觀臆斷的說法,不能用事業功效加以證實,僅僅借這來掩飾自己的錯誤而已。如果從反麵加以證實,那麼在中外曆史上,凡治安時代被破壞的,都是欲望發展的結果,事證很明顯,不可勝述了。至於近年的歐洲大戰,現在各國相持而形成的危險局勢,中國二十年來的內爭,哪一個不是發展欲望的具體表現嗎?它的破壞程度,真到了殘酷、傷心的地步;所產生的奇巧發明,也無非是為了破壞與相互爭欺之用。這就說明,欲望哪裏有補於世界進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