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從多個方麵來培養孩子的情商(1 / 3)

情商在孩子的教育中已經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因素,所以父母要從各個方麵來培養和提高孩子的情商,不管是從道德、心理還是某種習慣上,隻要對提高孩子的情商有所幫助的方麵都要加強培養。這樣,孩子才會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31 培養孩子助人為樂的品格

父母箴言

一個懂得幫助他人的人,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幫助,才會有更多的朋友,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也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功。因此,父母要積極培養孩子幫助他人的好品格,鼓勵、尊重孩子去幫助他人。

現在的很多孩子差不多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在家裏麵也都是處於一種隨時被照顧的地位。這就減少了他們去關心、照顧別人的機會,有的甚至會很少想到別人,除非是他們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這一切看起來是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可是,這些卻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不利於孩子形成優良的品格;不利於孩子長大後進入社會和人相處;它甚至會妨礙到孩子的學習以及事業上的成功。

樂於助人是一種高尚的品質。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可能會難以理解,因為他們可能對此沒有明確的認識,還不懂得它的社會意義。可是孩子們都是極富同情心的,他們的同情心就是培養他們樂於助人的精神基礎。

樂於助人的對立麵就是自私,自私是一種人的本能反應,這種本能是必須靠道德的約束力才能加以約束的。有些孩子會喜歡主動幫助別人,會把別人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對待;有的孩子則對別人的事絲毫的不關心,認為那是別人的事情,跟自己沒有什麼關係,這就是一種自私的表現。一個自私的人的生活是毫無樂趣可言的,因為他沒有朋友、內心孤獨。一個自私的孩子也隻會遠遠地看著別人在一起玩的興高采烈,自己一個人站在旁邊,這隻是因為他的自私讓夥伴都遠離他。所以,父母一定要培養孩子樂於助人的好習慣,因為這不隻是在幫助別人,同時也是在幫助你的孩子健全他的性格。

父母培養孩子助人為樂的品格,可以從以下五點做起:

1.尊重他人

培養孩子幫助別人的習慣也和培養孩子其他方麵的習慣一樣,一定不要強迫他去做什麼,而是要讓他把這些作為一種助人為樂的習慣。讓他從家庭中懂得仁愛、友情、親情、付出與給予等方麵的善行給他所帶來的喜悅。

想要讓孩子懂得禮貌讓座、尊老愛幼、不欺弱小的道理,首先要讓他學會去尊重他人,並且要付之於行動,隻有這樣,他才會真誠的並且是不圖回報的去幫助別人。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要經常向孩子灌輸一些關於雷鋒好善樂施、以誠待人的行為和事跡,焦裕祿扶貧濟富、全心為民的情操被世人永記於心等等事例,還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這些人會受到那麼多人的愛戴。讓他從中認識到尊重別人、以誠相待是受世人關注與愛戴的原因;讓他明白尊重他人等於尊重自己、給予與付出對等、愛是一種雙向的相互關係。

2.與人分享

不懂得和別人分享的人是自私的,這種人是從來不會去幫助別人的,即使是他做了什麼幫助別人的事情,也可能是另有所圖的。所以,想讓孩子養成幫助別人的習慣,首先應該讓他學會和人分享,讓他體會到和人分享的樂趣。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媽媽帶著女兒去公園玩,來到一個小亭子裏,媽媽打開裝零食的小書包,女兒拿出她最愛吃的小熊餅幹快樂地享受著。這時,一個哭泣的小男孩也來到了小亭子,並且一邊哭一邊叫媽媽。媽媽對女兒說:“這個小弟弟可能是找不到媽媽了,我們把他送到公園管理處,好嗎?”女兒點點頭。媽媽再看向小男孩,隻見他眼帶淚花地看著女兒手中的小熊餅。女兒好像也察覺到了,於是下意識地用手捂住了小書包。“如果是你找不到了媽媽,現在又急又餓,你希不希望吃一塊餅幹?”媽媽耐心地引導女兒。女兒想了想,把手伸進了書包,拿出了她最愛的小熊餅幹。

雖然孩子的年齡小,但是他們有著善良的心地和單純的想法,所以父母要鼓勵孩子的參與意識和分享意識,使孩子對幫助別人產生興趣,並且通過幫助別人可以得到一種滿足感,經過時間的錘煉,孩子的這種美德意識就會在他們體內生根發芽,並且逐漸在他們心中形成一種可以影響他們今後人生的良好品質。

3.鼓勵孩子幫助別人

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要用鼓勵的方式讓孩子幫助父母做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可以增強孩子助人為樂的責任感;還可以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讓孩子知道,如果一個人隻想到自己而不能給予別人幫助,那麼,他就是一個自私的人。當然,這樣的人就會被孤立起來,同樣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和幫助。所以,讓孩子邁出助人為樂第一步,就一定要鼓勵孩子去幫助別人,這點非常關鍵。

有時當孩子準備把座位讓給一位老人時,父母不要心疼孩子而阻止孩子的善行,應該給予鼓勵、欣賞、讚揚,證實他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

4.以身作則

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一定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要知道,一個人的品質和習慣並不是一時之間就能夠養成的,也不是說隻通過一次教育就可以成功的,而是要經過長期而有效的教育以及各個方麵的努力、多方麵的原因才有可能形成的。這段時間,父母的引導和示範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給孩子做了一些不好的榜樣,那麼所作的所有努力就會功虧一簣。所以,在讓孩子養成幫助別人的習慣時,父母一定要身體力行地去幫助他人,這樣的教育不需要語言的說教,隻是一種環境的熏陶。

5.尋求幫助

一般孩子在3歲左右就已經開始有了獨立的願望,並萌生自我意識。那時候的他們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尤其是對父母的包辦或擺布會產生反感。他們更喜歡自己動手去做,即使做不好也不會尋求援助。有時候,本來是一件通過別人指點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就因過不了“自尊”的關卡而使他對事物認知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範圍內。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去尋求別人的幫助,告訴他誰都有解決不了的事情,都會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讓他明白向別人求助並不表示自己是個弱者,也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而是非常正常的。

父母在培養孩子助人為樂的時候,還一定要注意對孩子品德的培養。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地教導孩子:要學會尊重他人,不論別人身份高低貴賤;當別人需要幫助時,不要視若無睹,要毫不吝嗇地貢獻你的力量;平時要多體諒他人,多替別人著想;樂於助人,尊老愛幼;幫了別人無所求,得到幫助一定要知道感恩……鼓勵孩子從多方麵加強修養,提高孩子的覺悟,喚起他的良知,使他認識到自己的善行會給他人帶來的快樂。使他們在善與惡、美與醜、真與假的鬥爭中反省自己並取得進步。

培養孩子樂於助人的品格,還要有賴於家庭成員特別是家長的榜樣作用。孩子是父母的一麵鏡子,家長的行為,常會在孩子身上反映出來。因此,家庭成員間互相關心、鄰裏間的互相幫助等,能直接影響到孩子。

32 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

父母箴言

熱愛勞動是一個人在體格、智慧和道德上臻於完善的源泉。不要一味地覺得孩子還小,沒有什麼可以讓他做的。國內外專家們都認為,勞動觀念必須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要讓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承擔一些在他能力範圍內的家務。

“勞動最光榮”,這句話一點都不假,勞動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和手段,也是人類高級於其他動物的特點之一。父母要知道,即使是一個2歲大的小孩子,也要讓他懂得收拾自己的玩具和睡衣之類的東西。當孩子逐漸地長大,他就會成為一個有能力獨自做大部分家務活的幫手。如果父母過分地寬容孩子、寵愛孩子,什麼事情都舍不得讓孩子做,這樣對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隻會把孩子變成一個懶惰、依賴性強的人,這對孩子的人生有著非常大的危害。

如果父母想讓你的孩子健康成長,真的是愛你的孩子,就讓他們從勞動開始吧。其實,孩子天生就是喜歡勞動的,當他們在四五歲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這時候的孩子很喜歡幫助父母幹活,可是父母卻總是把孩子的好意看成是“搗亂”。就這樣,孩子的勞動熱情被父母扼殺在搖籃裏了。到孩子十歲左右的時候,就會出現明顯的懶惰現象。當孩子進入學校之後,一些父母隻想到要讓孩子好好學習,於是,又將勞動和孩子分離。他們認為,孩子要把全部的心思用到學習上,全身心地爭取到優秀的成績,他們不準許勞動來擾亂孩子的學習。而這樣的結果,隻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孤僻的性格,機械式的為父母“提高學習產量”而馬不停蹄。

有些父母則從小就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不但讓孩子養成了熱愛勞動的習慣,而且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這些受過勞動教育的孩子都會盡自己的全力去完成,無論是在勞動方麵,還是在學習方麵,他們都有一種自覺的心理和一種責任感,而且在做事情的時候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去監督和督促。在勞動中可以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性格,也可以讓孩子感到勞動成果所帶來的喜悅和自豪,讓孩子在學習上也會感到輕鬆和簡單,這樣,孩子的成績當然就會進步的很快。所以,想讓孩子可以輕鬆地走過受教育階段的父母們趕快開始行動吧,讓你的孩子從小就成為一個勞動高手。

怎樣讓孩子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呢?

1.從做家務開始

現在的絕大多數家庭中的家務沒有科學安排,差不多都是由父母來做的。但是,如果想讓孩子熱愛勞動,就要從做家務開始,這雖然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卻絕對不可以忽略。父母要讓孩子從小就具備做家務的習慣和能力,應該讓孩子把家務看成是生活中很自然的內容之一。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常常做家務除了可以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習慣之外,還可以使孩子養成務實的良好品格,培養孩子做事情的能力和集體精神。父母什麼家務都不讓孩子做,這看起來好像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愛”,可就是這種“愛”在無形中抑製了培養孩子許多良好習慣的滋生。所以,父母一定要舍得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幫助孩子成為有責任感和熱愛勞動的人。

2.多稱讚,少批評

對於孩子來說,稱讚是最好的一種鼓勵方式。所以,父母要經常對孩子說一些稱讚的話,或是感謝的話。比如,父母可以感謝孩子的勞動為自己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或是誇讚孩子是多麼的聰明能幹。這些帶有稱讚的語言會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也會調動孩子參與勞動的積極性。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是讓孩子學習的一個過程,也可以讓孩子從中得到鍛煉。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失敗是在所難免的,當孩子做家務遇到失敗時,父母千萬不要對孩子進行指責,而是要和藹地告訴孩子,沒有誰可以不經曆失敗就直接擁有成功,隻要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就會有從頭再來的機會。

最重要的一點是,父母可以口頭稱讚孩子,但是要盡量避免用金錢作為獎勵。因為做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所應盡的義務,而且做家務的目的並不是想要得到一些物質的獎勵,而是鍛煉自己的獨立性。

3.針對孩子的興趣

想要培養孩子的某種習慣就要讓孩子對其產生興趣,這樣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的孩子都喜歡家裏來客人,父母就可以讓孩子準備一些接待客人所用的一些用品,還可以讓孩子來招待客人。讓孩子做一些他喜歡的事情,可以調動他體內的積極因子,讓他自動地去做事,這樣慢慢地就會讓他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4.增強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讓一個人自動去做事的驅動力,通過做家務會讓孩子體諒到父母的辛苦,也就會逐漸承擔一些家庭裏的責任,這樣就會提高孩子的責任感,也培養了孩子的良好品質。當孩子在父母的諄諄教導下漸漸地養成了熱愛勞動的習慣,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勞動所帶來的快樂、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的正麵影響時,他們就會更加努力、自信地承擔起自己的勞動。

5.讓孩子有實踐的機會

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不能隻限於口頭,而應該通過勞動實踐來進行,多給孩子勞動的機會。如果父母在平常沒有讓孩子參加具體的勞動,那麼,孩子是不太可能愛好勞動的。其實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然而卻被許多父母給剝奪了。比如,當他們看到媽媽在洗衣服時,他也會要求洗;看到爸爸在修電視,他也會在一旁躍躍欲試。當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一定不要拒絕孩子,這個時候正是父母教育引導的好機會,給予孩子適當的肯定不僅可以保存孩子的勞動熱情、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出孩子熱愛勞動的習慣。

33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父母箴言

一個會說話的孩子,往往會贏得老師、父母、同學和朋友的尊重和喜歡;而一個不會用語言表達的孩子,通常他一說話就會得罪人。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它是架起孩子自信與能力的一座橋梁。

心口相應,言為心聲。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孩子時期的語言發展是人生中最好的時期。通過語言,孩子可以獲得知識技能,可以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可以和別人交流,可以做很多事情。總之,人在很多時候都需要語言的陪伴。通過語言的表達可以促進孩子的溝通能力,所以,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並鼓勵孩子多說話。當孩子在興致勃勃地向父母訴說某件事,或是描述某件事物的時候,父母要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去傾聽他,並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刺激孩子多說話。

語言是作用最廣泛的一種交往的工具,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能否可以恰當地使用語言,是一個人交往成敗的關鍵。一個人很可能會因為自己的“不會說話”,缺乏有效的語言表達,而使別人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尊重,從而不再與其交往,這就是言語所造成的失誤。所以說,有效的語言表達方式是交往的必要條件。同樣,一個會說話的孩子,往往會贏得老師、父母、同學和朋友的尊重和喜歡。而一個不會用語言表達的孩子,通常他一說話就會得罪人,讓人覺得討厭。所以,父母一定要從小就培養孩子語言表達的能力,讓孩子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沒有語言方麵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