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從多個方麵來培養孩子的情商(2 / 3)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1.不要混淆孩子的發音

當孩子在學習語言之前,會有一段說話很不清楚的模糊的發音期,那個時候的孩子所說的話一般都是片段而不完整的,這可能是因為孩子的智力還沒有發展到可以對語言運用自如的程度。而有的父母在和孩子交談的時候,常常會迎合孩子的聲音或者是說話的方式,可能是父母覺得這樣做可以更親近地和孩子進行交流,實際上,這樣做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智力增長。如果父母一直去刻意模仿孩子的語氣和說話方式和孩子交談,這樣隻會延長孩子使用片段語言的時間,並且會使孩子的思維長時間處於一種幼稚狀態。

比如,有的父母在讓孩子認識事物的時候,把貓叫做“咪咪”,把狗叫做“汪汪”,這樣做隻會讓孩子對叫聲類似的動物產和一種模糊的概念。所以,當父母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用正確的發音和孩子交流。

2.豐富孩子的詞彙

當孩子開始說話的時候,父母要注意豐富孩子的詞彙,父母可以通過和孩子談論身邊的事物讓孩子記一些簡單的詞語,但是絕對不可以讓孩子死記硬背。比如家裏所擺設的家具、廚房中所用的炊具以及院子裏的花草樹木,父母一定要用正確的發音告訴孩子這些事物的名字。然後再漸漸地讓孩子對每個事物的組成部分進行仔細地分別,並且讓孩子學會用一些形容詞和動詞來形容它們。這樣,就會讓孩子的詞彙豐富起來。父母也可以通過講故事來擴展孩子知識麵的同時來豐富孩子的詞彙。最好是讓孩子一邊聽故事一邊重複故事,這樣可以加深孩子對詞彙的記憶。但是,有一點父母必須記住,在豐富孩子的詞彙量時一定不可以操之過急,因為豐富孩子詞彙的教育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一旦太過著急,隻會有物極必反的效果。

3.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語言是通過說話表達出來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找機會讓孩子自己說話,鼓勵孩子說話的勇氣。父母可以讓孩子複述一下給他講述的故事,或是讓他講一下今天所發生的事情;父母還可以在和孩子一起做事情的時候和孩子多做一些交流,並製造一些讓孩子說話的條件,這些對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說話時要顧及到對方

當父母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隻顧著自己說,或是隻說關於自己的事情,老是把話題圍繞著自己打轉。應該讓孩子學會顧及到對方,談一些讓大家都有興趣的話題,也可以把重點放在對方關心的事情上,還要留心對方有沒有欲言又止的動作,如果有的話,一定要主動詢問,絕對不可以視而不見。這是和別人交流時最重要的一點。

5.父母要注意與孩子對話的方式

很多家長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因為在父母的眼裏,和自己說話的那個人又不是外人,他是自己的孩子,沒有必要去在意什麼對話的方式。如果和自己的孩子說話時還得去絞盡腦汁地“繞圈子”,這樣不是太愚蠢了嗎。可是,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你和孩子說話時所表現出來的方式、展現出來的特色以及說話時的語氣都可能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而且,有些父母常常會在家庭教育中用命令的口氣和孩子說話,這種口氣很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的心理。如果父母換一種說話的方式,很委婉地將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這樣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其實對話的方式不僅僅隻限於講話的語氣,更重要的是內容的表達。所以,父母在平常的言行或是在和孩子交談的方式上一定要注意。

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語言的。對於孩子來說,有效的語言表達是學會與人共處的重要內容。如果說傾聽的態度更多地需要一種修煉來支撐,那麼說話的風度則更多地需要一種素養來嗬護。在增進素養中學會說話,在學會說話中學會共處。

34 讓孩子敢於承認錯誤

父母箴言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犯錯誤,但是也會改正錯誤。父母要做的就是怎麼樣讓孩子認識錯誤、敢於承認錯誤,讓他在錯誤中發現不足,在改正錯誤中成長。

每個人都會有做錯事的時候,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當孩子做錯事情,重要的不是錯誤本身,而是父母怎麼樣讓孩子認識到他的錯誤以及承認錯誤。如果孩子隻是說自己錯了,但是卻說不出自己到底錯在哪兒,那麼隻能讓他一時地意識到錯誤,卻不能讓他清楚地認識錯誤。所以,當麵對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要讓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用自己的頭腦去想,然後再幫助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把道理講明白。然後給孩子改過的機會,從精神上善待孩子,千萬不要隨便給孩子“定罪”。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認真學習。甚至有的父母會說:“孩子,隻要你念好了書,什麼你都不用管。”這樣做,隻會抹殺孩子的責任心,讓孩子覺得隻要讀好書,其他的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其實,隻有喚醒孩子的責任心,才能讓孩子在心理、思想上起到深層次的變化,才能讓孩子對錯誤的觀念有所深知。父母想要讓孩子學會發現錯誤,隻有了解了孩子的能力、性格及孩子所特有的心態,才能對孩子循循善誘,使他們能認清方向,少走彎路,早日成功。

雖然說要避免發生錯誤,但是,錯誤所教給你的東西是你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學到的。然而,唯恐犯錯的心理往往會使孩子不敢去嚐試新生事物或承擔風險。

那麼,父母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敢於承認錯誤呢?

1.理性分析孩子的錯誤

擔負著教育孩子成長重擔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那麼做父母的就應該從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開始。由於孩子年齡小,犯錯誤是經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有一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孩子是伴隨著錯誤成長的。”是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這樣或是那樣的錯誤,而做父母的責任就是要一次次把孩子從錯誤的邊緣拉回來。

可是有些父母對待孩子的錯誤所用的方法卻是不正確。他們有的對孩子百般地溺愛,於是會對孩子的錯誤聽之任之,一味地順從。有的會對孩子采取粗暴的手段,一旦孩子犯了錯誤,輕則吹胡子瞪眼,重則拳腳相加。如果一味對孩子所犯的錯誤聽之任之的話,就會使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養成許多壞習慣;如果對孩子采用粗暴的手段就會容易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造成逆反心理,容易形成心理障礙。

所以,想要做一名稱職的父母,既不能因為愛孩子而一味嬌慣,也不能以嚴格要求為名,用粗野的方式,挫傷孩子幼小的心靈,而是要實事求是、一分為二地看待孩子的錯誤,對孩子的錯誤,進行合情合理的分析。對孩子先肯定,讓孩子在和諧的氣氛中主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溫暖的春風吹去孩子心中的灰塵,讓愛充滿孩子的心,在愛的氛圍中使孩子受到教育、感化。

2.低聲調批評孩子

孩子有缺點錯誤,父母理所當然對其進行及時的批評教育。可是,有的父母一旦發現了孩子的錯誤,就會對孩子大喊大叫,似乎這樣做就可以產生一種威懾效果從而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且改正錯誤。其實,並不是這樣,父母的大叫大喊,隻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會加劇親子間的緊張關係,對孩子的教育是起不到絲毫作用的。

言語聲調,作為人際交往的一種工具,能表達人的思想和感情。不同的聲調,會讓聽的人產生不同的感受。用低聲調對孩子進行批評,會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減少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容易縮短父母和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有的父母覺得自己是真心實意地疼愛孩子,對孩子隨便喊幾聲或是罵幾句沒有關係。但是,孩子可不會這麼想,他們會認為,高聲調的批評是在貶低自己,而低聲調的批評則是對自己的尊重。

3.教育孩子每日反省自己

孩子有時並不知道自己所認識的東西是錯誤的,也可能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事。他會用他自己的眼光去看,用他的頭腦去想,這樣難免不受到限製。所以,父母要有藝術地教會孩子學會發現錯誤,這樣,才能對孩子循循善誘,使他們能認清方向。父母要培養孩子自己反省自己的錯誤,比父母或他人指出其錯誤再改正,效果更好。

4.合理地進行處罰

當孩子做了錯事之後,對孩子進行懲罰是絕對必要的,這也是對不良思想、行為所給予的否定的評價。在不同的教育手段中,如果說讚揚是從正麵來強化良好的品德行為的話,那麼懲罰就是一種反向的強化刺激。它的目的是降低錯誤品德和行為再現的頻率,或阻止它的發生。在對孩子進行懲罰的時候,大人要掌握好分寸,一定要非常耐心和謹慎,所以說,懲罰是一種最複雜、最困難的教育方法。如果一定要對孩子進行懲罰的話,一定要考慮好時間、條件以及具體的情況是不是合適,考慮好這種懲罰是不是有助於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讓他做到今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等等。如果因為父母的懲罰而讓孩子身體上感歎道痛苦、思想上受到壓抑、心理上產生恐懼的話,隻能說明這樣的懲罰是失敗的。所以,當父母要懲罰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把事情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做到合理的處罰。

5.父母應勇於向孩子道歉

現在社會對於“道歉”已經是越來越重視了,甚至還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道歉公司”,這些都標誌著社會的進步。但是,雖然道歉在社會上非常普遍,但在家庭中卻沒有體現出來,許多人在家中從來不道歉,尤其是父母,他們從來不願向孩子道歉。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做錯了事情,卻從來不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過失和缺點,隻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父母是永遠正確而事實上卻老是出錯”的觀念。慢慢的,孩子就會把父母的一些正確教誨拋在腦後。如果父母能夠在做錯事情之後向孩子認真地承認錯誤,就會讓孩子形成一種“承認錯誤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的觀念,這樣就會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會讓孩子嚐到原諒別人的甜頭。有些父母會在孩子“闖禍”以後,由於一時的感情衝動,會對孩子進行一些不恰當的或是過重的批評或懲罰。但是事過之後,父母又往往會後悔那麼做,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懲罰的太重了。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夠勇敢並且真誠地向孩子承認錯誤,用自己的行為來補救自己的“過失”,這樣就會給孩子的敢於承認錯誤做出一個良好的榜樣。

35 怎樣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父母箴言

在孩子的身上出現一些不良行為是正常的,父母不需要大驚小怪。當父母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時,要及時地想出相應對的方法,讓孩子改正他的行為。這樣,既糾正了孩子的不良行為,又增強了孩子出現錯誤的免疫力。

經常會聽到一些父母這麼說:“我的孩子有很多行為會讓我覺得非常生氣。他非常懶,在家裏什麼事情都不做,經常犯錯誤,說了他也不改,還常常做一些愚蠢的及欠缺考慮的事情。”確實,很多孩子都會有上麵所說的行為。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一些過火或是不良的行為時,父母常常會不假思索地做出一些過火的反應,尤其是當孩子屢教不改的時候,父母往往會更憤怒。

有很多父母都認為,不管什麼事情,孩子都一定要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最好不要出現什麼不良行為。其實,這好像是不可能的。父母們應該好好想一想,有沒有一個人一點不良的行為都沒有做過,即使是一個大人也會出現一些不良行為,更何況是一個孩子。當孩子出現了不良行為,關鍵是父母怎麼樣去麵對和處理孩子的不良行為。

的確,孩子需要約束,但是父母要怎麼做才能在做法得體、不失沉穩的前提下,讓孩子去做正確的事情呢?

1.改變孩子生活的環境

很多孩子對周圍的事物會感到好奇,也總會想對某一件東西研究一下,所以他們喜歡東摸摸,西看看,可是一摸到什麼容易破碎、損壞的東西時就會遭到父母的訓斥。然而父母的訓斥除了讓孩子耍一頓脾氣,然後對這個不讓碰的東西更加感興趣之外,不會收到任何效果。如果父母不想讓孩子碰到這些東西的話,其實很容易就可以做到,那就是把這些易碎、易損的物品放到一個讓孩子拿不到、看不見的地方,這樣,問題很容易就可以解決了,根本就不需要對孩子大喊不叫的。

針對孩子的一些行為問題,有時候並不需要父母去訓斥孩子一頓,甚至不需要和孩子去商量就可以解決。例如,父母不必對孩子說:“不要把你用的玻璃茶杯打碎了。”為什麼不讓孩子平日使用塑料茶杯呢?“我告訴過你,晚飯前不要吃零食(把零食放起來)每次你發覺自己對孩子大喊大叫時,就把它記錄下來。”隨後,看一看是否可以通過簡單的改變環境,來解決反複出現的問題。

2.與孩子進行有益的對話

在家中和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練那些孩子的行為容易出現問題的情景,可以教孩子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還可以和孩子進行一些對話,讓孩子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良行為,進而自己改正。這樣,比父母在一旁大聲喊叫的效果要好得多。

3.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並自我控製

“自我管理”這種技能可以幫助成年人實現自己確立的目標,成為事業上的成功者。而父母也可以讓孩子掌握這種技能。

有一位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有一段時間非常迷戀音樂碟和影碟,每次和父母出去的時候就會買一大堆碟回來。而且這些碟的質量很差,但是其中有很多重複的,並且價錢非常貴,讓孩子在上麵花了不少的錢。

為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建議父母為孩子在銀行開一個的賬戶,每月為這個賬戶提供一定數額的可支配資金,這樣就把消費自主權給了孩子。但是同時要求孩子建賬管理,訂立“財務製度”,如果一有超支就要“扣稅”,如果有結餘就要予以獎勵。這樣的話,家長就隻需要負責孩子的生活學習用品,其他的一切開支都由孩子自己承擔。這樣不僅可以控製住孩子亂花錢的活動,而且還可以讓孩子在平時的購買活動中學會節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