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讓好習慣陪伴孩子健康成長(1 / 3)

習慣可以決定孩子的命運。好的習慣能提高孩子活動的效率,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是孩子將來有條不紊地生活、學習、工作、勞動所不可缺少的。一身壞習慣的孩子會讓父母一生都不得安寧;擁有好習慣的孩子走遍天下父母都可以放心。

22

教孩子從傾聽中獲取財富

父母箴言

孩子的特點是好動、表現欲強,絕大部分孩子都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心去聽別人說。他們往往會趁別人說話的時候去幹別的事情,因為他們認為別人說話不關他的事。但父母一定要明白,傾聽其實是孩子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

善於傾聽別人談話的人,能從別人的談話中發掘出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並能為己所用。他們靠傾聽別人的談話,學習為人處世的技巧,學習生活方麵的某些細節……從而使自己在傾聽中學習,在學習中不斷地成長。

別說是孩子,就連父母可能都很難相信,用心傾聽、善於傾聽別人的談話對自己能有這麼大的好處。不信的話,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吧。

小貓長大了。

有一天,貓媽媽把小貓叫來,說:“你已經長大了,三天之後就不能再喝媽媽的奶了,要自己去找東西吃。”

小貓惶惑地問媽媽:“媽媽,那我該吃什麼東西呢?”

貓媽媽說:“你要吃什麼食物,媽媽一時也說不清楚,就用我們祖先留下的方法吧!這幾天夜裏,你躲在人們的屋頂上、梁柱間、陶罐邊,仔細地傾聽人們的談話,他們自然會教你的。”

第一天晚上,小貓躲在梁柱間,聽到一個大人對孩子說:“小寶,把魚和牛奶放在冰箱裏,小貓最愛吃魚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貓躲在陶罐邊,聽見一個女人對男人說:“老公,幫我一下忙,把香腸和臘肉掛在梁上,小雞關好,別讓小貓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貓躲在屋頂上,從窗戶看到一個婦人對自己的孩子叨念:“奶酪、肉鬆、魚幹吃剩了,也不會收好,小貓的鼻子很靈,明天你就沒得吃了。”

就這樣,小貓每天都很開心,它回家告訴貓媽媽:“媽媽,果然像您說的那樣,隻要我仔細傾聽,人們每天都會教我該吃些什麼。”

靠著傾聽別人的談話,學習生活的技能,小貓終於成為一隻身手敏捷、肌肉強健的大貓。它後來有了孩子,也是這樣教導孩子:“仔細地傾聽人們的談話,他們自然會教你的。”

用心傾聽別人談話,不僅能使孩子學會很多東西,而且,在人際交往中,傾聽還是關心他人的一種表現。它對於家庭、事業乃至整個社會,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個人隻要注意傾聽,就能夠擺脫孤立片麵的境地,進入友愛的人際圈。

傾聽能力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得非常廣泛,大到聽報告、欣賞音樂,小到一句話及每個字的聽和用等,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需要傾聽。傾聽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孩子知識技能的接受和掌握。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善於傾聽的習慣呢?下麵介紹幾種方法供大家參考:

1.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

良好的傾聽習慣是發展孩子傾聽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條件。由於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孩子的表達能力增強了許多,可是有些習慣卻不好,如大人說話時常插嘴,不能認真仔細地聽等等。

要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必須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禮貌和習慣,這是提高孩子聽懂語言的重要保證。應讓孩子懂得在聽故事、聽別人講話時,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著或站著,眼睛看著說話的人,並且不隨便插嘴,安靜地聽他人把話說完。這是一種傾聽禮貌。

2.讓孩子按指令行事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發展的一個階段,為此,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來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

如:要求孩子聽指令做相應動作;在日常生活中交代一些任務,讓孩子完成,以鍛煉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讓孩子根據某種音樂或節奏等,一邊看著大人的手勢,一邊完成某些動作或相應的行為等。

3.對孩子進行聽辯練習

要提高孩子傾聽的水平,從根本上說,就必須提高孩子的聽辨理解力。也許有些父母認為:隻要耳朵不聾,哪個孩子不會聽?這其實是一種膚淺的認識。

要知道,“能聽”絕不等於“善聽”,這就好比一個人可以從地麵上雙腳起跳,並不等於他就是跳高、跳遠的能手。同樣是“能聽”的人,由於傾聽的水平不一樣,傾聽的效果、交際的效果必然大相徑庭。

聽辨理解力強的孩子不僅能在傾聽中及時跟上大人的語速,迅速聽出大人話語的思路要點,辨出真假,理解語意,而且能聽辨出對方話語中的“弦外之音”,從而挖掘出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並加以利用。對於聽辨理解力強的孩子來說,傾聽別人說話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豐富自身知識的過程。

現實中,我們經常發現,有的孩子聽一件事時,隻聽到其中的一點兒就聽不下去了,這就是傾聽質量不高,聽得不仔細、不專心、不認真的表現。

對於這種情況,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有目的的聽辨練習,讓孩子去判斷語言的對錯,並加以改正。

如,你說:“玉米棒結在地下,葡萄結在樹上”,讓孩子聽到後,挑出毛病並糾正。為了吸引孩子注意傾聽,你的語速可以稍快一點,讓孩子覺得你是在跟他做遊戲。

4.讓孩子去傳話

隻有讓孩子把聽到的內容說出來,我們才知道孩子是否仔細傾聽了。你可以讓孩子重複一遍你說過的話。這樣,你馬上就能弄清楚孩子到底是沒有聽見你所說的話,還是孩子確實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你可以讓孩子聽一段話或一個故事,要求孩子認真、仔細聽完後回答問題。如:小螞蟻想去哪裏?汽車上坐著誰,等等。

傳話法可訓練孩子記憶力和傾聽力,如讓爸爸每天告訴孩子一句話,再請孩子告訴媽媽,這樣就逐漸培養了孩子仔細傾聽的能力。

5.喚起孩子傾聽的欲望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聲音真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東西。風聲、雨聲、流水聲,笛聲、歌聲、人語聲……是豐富多彩的聲音,它能使大自然充滿奇趣,使京腔京韻散發出獨特的魅力,使人與人得以溝通交往……如果沒有聲音,世界將會怎樣?枯燥、死寂、可怕……難以想象。

西方有句名言:上帝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張嘴,就是要我們少講多聽。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學會傾聽,不但能給予他人自信,使自己被信賴,贏得友誼,也是了解別人的最好的方式。在別人的話語裏,有鮮花,有荊棘,有廢渣,有珍珠……細心的傾聽者,能從中聽到財富。

6.讓傾聽提升孩子的審美情趣

自然界中充滿了語言,花有花言,鳥有鳥語,就連風,吹過時也有“沙沙”“呼呼”之別。大自然有生動、豐富而又無窮的聽的資源,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去利用呢?

父母應經常帶孩子走進大自然,並引導他們聽聽四季之聲,潮汐之聲,乃至萬物之聲,讓孩子們在色彩紛呈的自然之聲中感悟、辨析、理解、記憶、想象……從而陶冶孩子的性情,提升孩子的審美情趣。

總之,培養孩子善於傾聽的能力,使孩子養成善於傾聽的習慣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會對孩子全麵素養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因為,學會了傾聽,也就學會了尊重別人,學會了真誠處事,學會了關心,也學會了與他人合作。

23

別怕勞動會累著孩子

父母箴言

缺乏勞動意識的孩子會養成依賴成人的習慣,而且,由於孩子沒有經過勞動的磨煉,以後走上社會也很難勝任工作。勞動不僅能夠造就孩子,而且能夠給孩子以快樂和幸福。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勞動能使孩子獲得能力,從而可以走向生活上的獨立。

常言道:“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隻有付出相應的勞動和汗水才能獲得美好的東西。當一個人明白這些東西來之不易的時候,他才會更加珍惜,才能體驗到快樂和幸福。

勞動不僅能夠造就一個人,而且能夠給人以快樂和幸福。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哈佛大學對波士頓的456名男孩子進行了跟蹤調查,了解他們的生活經曆和成長過程。在這些孩子進入中年的時候,研究人員對他們的生活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不管這些人的智力、家境、種族或受教育的程度如何,也不管他們遇到多少困難和挫折,從小參加勞動和工作的人,即使隻在家裏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也會生活得比沒有勞動經驗的人更充實更美滿。

這表明,勞動能使孩子獲得能力,從而走向生活上的獨立。因此,父母要重視培養孩子勞動的習慣。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勞動的習慣呢?

1.父母要重視勞動教育

孩子不愛勞動與家庭教育有著極大的關係,許多父母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因此往往不讓孩子勞動;有些父母則怕孩子幹不好,不如自己幹來得省時省事;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學業重,功課多,不想占用孩子的寶貴時間;有些父母則認為孩子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勞動作為一種技能以後自然會做的,用不著父母教育。這些都會導致孩子逐漸失去勞動意識,養成不愛勞動的壞習慣。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大約五歲的孩子栽的玫瑰開出了美麗的花,他會十分驚訝地觀看花兒,而且還會觀察自己本身:‘難道這是我靠勞動創造的嗎?’像這樣,孩子在慢慢地體驗無與倫比的勞動樂趣的同時,還可以增進對自己的認識。”

要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習慣,父母首先要重視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平時不要溺愛孩子,應該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以社會生活實際、社會發展曆史和家庭生活實例等告訴孩子勞動的重要性,讓孩子從思想上認識到勞動的光榮,勞動的偉大,不愛勞動的人是沒有出息的。

2.教給孩子一些勞動技能

勞動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幹什麼活都有一定的方法,這就要求父母教給孩子一些勞動的程序,勞動的操作要領及技巧。

例如,父母要求孩子做飯,就應該告訴孩子做飯的程序,放多少水,煮多長時間等。父母要注意示範,教會孩子勞動程序。孩子隻有掌握了勞動的技能,才會願意去做。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父母應該耐心地教孩子去做,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千萬不要簡單地對孩子說:“你自己想辦法吧!”或者把孩子擱一邊不管他,或者嚴厲地責怪孩子無能,這樣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沒有本事,從而產生厭倦的情緒。

因此,在孩子的勞動過程中給予指導,給予鼓勵,培養孩子的勞動技能是比較重要的。在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哪怕這個進步是非常微小的,父母也要鼓勵孩子,讓孩子從勞動中體驗到快樂和幸福。

3.注重實踐鍛煉

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不能隻限於口頭,而應該通過勞動實踐來進行。如果父母在平常沒有讓孩子參加具體的勞動,那麼,孩子是不太可能愛好勞動的。

冬冬在家裏從來不做家務,在學校裏也總是躲避大掃除等集體勞動。老師把這個問題反映給了父母,父母意識到自己平常忽視了孩子的勞動實踐,於是,想方設法要讓孩子改變這種不愛勞動的習慣。

暑假的時候,父母帶冬冬參加一個野外生存訓練的夏令營活動。父親發現冬冬非常喜歡這種活動。

第二次,父母又帶他去野營。但是,父母在野營中卻不再照顧他,什麼事情都讓他自己來。平日不愛勞動的冬冬,在這次野營活動中嚐盡了苦頭。這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太弱了。

回家後,冬冬主動要求父母讓他多做一些家務,這正中父母下懷。經過一段時間的勞動實踐,冬冬對勞動已經不再厭惡,反而產生了熱愛的傾向。

由此可見,父母一定要注重讓孩子參加勞動實踐,不要過於心疼孩子。可以讓孩子學著收拾飯桌、洗碗,而不要擔心孩子可能會把碗打碎。與孩子的勞動精神相比,打碎一隻碗又算得了什麼呢?諸如洗衣服、拖地、倒垃圾、購買日常生活用品、修理一些舊東西、整理房間等家務勞動都可以要求孩子去做。

在安排孩子勞動實踐時,父母應注意搭配孩子的自我服務勞動和家務勞動,讓孩子所做的家務按星期輪流替換。讓孩子懂得,作為家庭的一個成員,他不僅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幹,而且應該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父母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把這個交給你,相信你一定會做得很好的。”父母還應該注意,當學校、社區安排公益勞動時,應帶領孩子參加,讓孩子體驗集體勞動的樂趣。

當孩子已經掌握一定的家務技能時,可以試著讓他做一周的主人,比如由他決定做什麼飯菜、負責采購等,當然父母也應接受他的支配。這樣孩子才能真正體會父母平日的辛苦,才能對家庭生活有更深刻的體會,從而更加熱愛勞動。

4.尊重孩子的勞動

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需要父母進行一定的強化,但是,父母必須注意不要單純地把孩子當作勞動力來使喚,不要把勞動當作懲罰孩子的手段,也不要過分用物質或金錢來強化孩子的勞動,而是應該通過表揚、鼓勵等方法來強化,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做家務。

父母在孩子勞動的過程中應多做具體的指導,多鼓勵、尊重孩子的勞動果實,這樣會讓孩子從勞動中獲得快樂,從而有效強化孩子愛勞動的習慣。

讓孩子做家務,畢竟會占用他玩的時間,孩子往往會不太情願。為了讓孩子更加樂於做家務勞動,父母千萬不要在孩子正興高采烈或聚精會神地做某件事時讓孩子做家務,以免孩子對勞動產生抵抗情緒。

5.運用方法“強迫”孩子勞動

當孩子不願意勞動時,父母絕不能姑息遷就,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參加勞動。

美國有一位媽媽,她的孩子們終日隻知道看電視、玩遊戲,就是不肯幹家務,甚至連做功課也提不起勁,每天需要爸爸媽媽不斷地嗬斥才會勉強去做。終於有一天,這位媽媽決定治治這些孩子。

那天,孩子們發現,媽媽在門前豎了一個牌子,上麵寫著:“媽媽罷工。”孩子們覺得很奇怪,於是去問媽媽怎麼回事。媽媽說:“我每天要工作,還要給你們做飯、洗衣服,但是,你們並不覺得媽媽做的這些事很重要,從不肯幫助媽媽來做,甚至自己的功課都要媽媽來催,媽媽覺得很累。從今天開始,媽媽要罷工了,我不再為你們做家務活了,你們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要吃什麼都自己去做吧!”

媽媽說到做到,真的不再為孩子們做家務。這時,孩子們才發現,勞動是多麼的重要。媽媽終於讓孩子們明白,他們除了看電視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從此,孩子們逐漸懂得用腦子想事情,並且開始看書、做作業和做家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