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讓好習慣陪伴孩子健康成長(2 / 3)

我們並不提倡父母學習這位媽媽的方法,但是,父母應該明白,孩子們必須勞動,不管他願不願意,一個不會勞動的人,會不斷自我萎縮直到失去自我,這樣的孩子將來是不會幸福的。

24

正確的表揚能使孩子信心百倍

父母箴言

對孩子來說,能得到父母的表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因此,父母不應吝惜對孩子的表揚。但表揚也不是越多越好,父母應避免因表揚過多而影響孩子的行為動機,使他專門為了得到表揚而采取行動。

父母什麼時候都不應吝惜對孩子的表揚,尤其是對年齡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為,認為孩子沒有值得表揚的地方。

其實,年齡小的孩子能做好一些“簡單”的事已經很不容易了。要知道,良好的習慣和驚天動地的成績就是由這些“簡單”的行為累積起來的。因此隻要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給予表揚。

父母的表揚能使孩子感覺自己就是天才。當然,如果孩子認為自己是一個天才,那他最終就會成為一個天才。相反,如果孩子覺得自己很笨,他也就會真的越來越笨。究其原因,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遇到難題就害怕,越怕越容易錯,錯了就覺得自己更笨,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在現實中,有很多孩子不能正確評價自己,不能正常發揮自己的天賦,反而整天在缺乏自信的狀態下死讀書,浪費自己的天賦。他們本來用一半的時間就可以取得雙倍的學習效果,卻從小被挫折感折斷了飛翔的翅膀,這實在是非常可惜的。

孩子的天賦就像一棵剛剛萌芽的幼苗,非常需要父母的賞識。

周弘的女兒婷婷雙耳全聾,父親卻全力要她相信自己就是天才。她看書忘了吃飯睡覺,周弘馬上就對她說,你看,書上寫著,看起書來廢寢忘食,你不就是這樣的嗎?你不是天才,誰是天才?這給了她千種積極的暗示。

他專找孩子的優點,然後讓這些星星之火通過家長的“小題大做”無限誇張,使其呈現燎原之勢。

婷婷第一次做應用題,十道隻做對了一道。也許這時候有的家長巴掌就過去了,他卻沒有。錯的地方不打叉,對的地方打了一個大大的鉤。然後發自肺腑地在紙上對她說:“婷婷,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應用題10道就對了一道,爸爸像你這麼大的時候,碰都不敢碰哎。”小婷婷自豪極了,越來越愛做,一次比一次對的多,升初中考試,數學考了99分。

婷婷學寫作文的時候,他認為,一篇作文再差,總會有一兩個句子寫得好吧。他用紅筆把好的句子畫出來,吃飯的時候,讓婷婷當著全家人的麵朗讀,家人一起為她歡呼。慢慢地,一句變成兩句,兩句變成三句,她越來越愛寫了。

婷婷10歲那年,她寫的六萬字的科幻童話出版了。

1996年,周婷婷進入遼寧師範大學,成為我國第一個聾人少年大學生。這一年,她16歲。

看了周弘積極表揚孩子的事例,為人父母的你有什麼感受?有沒有感覺到自己很有必要學習一些表揚孩子的技巧,盡快培養孩子正確對待表揚的習慣呢?我們給你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1.表揚要及時

對於孩子的良好行為,父母要及時表揚。否則,過後再表揚孩子會弄不清楚為什麼受到了表揚,因而對表揚不會有什麼印象,當然也起不到強化好的行為的作用。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關係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

2.表揚要具體

表揚得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

比如,孩子看完書後,自己把書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如果這時父母隻是說:“你今天表現得不錯。”表揚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為孩子不明白“不錯”是指什麼。你不妨說:“你自己把書收拾得這麼整齊,我真高興!”一些泛泛的表揚,如“你真聰明”“你真棒”,雖然暫時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裏,為什麼受表揚,就很容易養成驕傲、聽不得半點批評的壞習慣。

3.表揚要有針對性

有些父母常對孩子承諾:“你做了這件事我就表揚你。”“你考試達到90分我就獎勵你。”這容易使孩子為得到表揚獎勵才做某件事,哪怕這件事是他應該做的,沒有表揚獎勵他就不做,這將有悖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

4.表揚要針對孩子的個性

對性格內向、個性懦弱、能力較差的孩子要多肯定他們的成績,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虛榮心理強、態度傲慢的孩子則要有節製地運用表揚,否則將會助長他們的不良性格,影響他們的進步。

5.表揚要適度

過分的表揚易使孩子驕傲自滿,過少的表揚也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鼓勵和愛撫。

有一個小男孩不管有沒有病都向媽媽要藥吃,原來這位媽媽平時不常表揚孩子,隻有當孩子有病吃藥時才說上一句“能幹”,致使孩子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隻有吃了藥才算能幹。因此他經常以吃藥來換取表揚,求得心理上的滿足。這不能不說是這個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的一個失誤。

6.表揚不僅要看結果,還要看過程

孩子常常“好心”辦“壞事”。比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幹”,吃完飯後,自己去刷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這時父母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批評,孩子也許就不敢嚐試自己做事了。

如果父母冷靜下來說:“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廚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鬆了,不僅喜歡自己的事自己做,還會十分樂意幫父母去幹其他家務。

因此隻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揚,再幫他分析造成“壞事”的原因,告訴他如何改進,這樣才會收到較好的效果。表揚最好在孩子的良好行為之後進行,而不是事先許諾,隻有這樣才能增強孩子良好行為發生的自覺性。

7.采用適合孩子的表揚方式

隻有采用適合孩子的表揚方式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表揚、鼓勵的方式有很多,如:購買圖書、玩具、衣服、糖果、飲料等物質獎勵;點頭、微笑、摟抱、豎大拇指等動作、表情獎勵;恰如其分的語言表揚;做遊戲、逛公園、講故事等活動性獎勵。所有這些父母們都可以有選擇地加以運用。

首先不同年齡的孩子對表揚反應不同,年齡小的孩子,父母的摟抱、親吻、撫慰等動作,講故事、做遊戲等簡單的活動,漂亮玩具、好吃東西等物質獎勵就會收到好的效果。

對年齡大的孩子這一套很可能行不通,而這時父母若采用豎大拇指、拍拍孩子的肩膀、微笑等動作,再輔以恰當的語言、孩子喜愛的圖書等,卻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哪種方式最適合你的孩子,就靠你去用心選擇了。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適當的表揚聲中學會自信、進取、探索和自我激勵。

8.精神激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

精神激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表揚方式經常被父母們采用,但應該明確,任何時候都應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一定要伴隨言語的指導。不要過分強調物質這一外在的動力,應注意孩子內在動機的培養。在進行物質獎勵前後要具體說明為什麼,讓孩子明白獎勵的原因。有些孩子本來可以幹好,也應該幹好的事情,父母就不應用獎勵來刺激,否則會適得其反。

當孩子表現得非常好,或長時間堅持好習慣時,可送給他一個喜歡的小禮物,讓他驚喜一番。但這種物質獎勵不能濫用,年齡越大的孩子越應采用以精神獎勵為主的方法。

25

批評孩子要讓他清楚自己錯在哪裏

父母箴言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讓他清楚自己錯在哪裏,為什麼不應該這樣做,以後應該怎樣做;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年齡小,遇到不懂的事應向別人請教,應請求別人幫忙,而絕不能背著大人去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

批評和表揚一樣,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但批評更需要藝術。

孩子有孩子的邏輯,當他意識到自己犯錯誤的時候,他並不懼怕批評。相反,他倒覺得不批評、不嚴厲才是不對的。這時,他們往往習慣於等待大人們的批評。當然,他也會耐心地接受批評。

不可否認,也有畏懼批評而掩飾錯誤並逃避責任的孩子。這很可能是由於以前父母們批評不當引起的。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們就更應該注意批評孩子的方式和手段,是發火,是揭穿,是暴跳如雷,還是涓涓細流,都是父母值得思考的問題。

孩子也是人,他也有自尊。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讓他清楚自己錯在哪裏,為什麼不應該這樣做,以後應該怎樣做;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年齡小,遇到不懂的事應向別人請教,應請求別人幫忙,而絕不能背著大人去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

博博是個好奇心很強的孩子,遇到問題,他總喜歡搞個明白。有一次他拆開了家裏的小鬧鍾。但他畢竟還小,弄得零件到處都是,小鬧鍾再也裝不上了。

媽媽下班一進家門,就看到他在桌子前手忙腳亂的樣子。看到媽媽進來,他還想把麵前的東西都藏起來不讓媽媽看見。

又好氣又好笑的媽媽把博博拉到身邊,摸著他的頭,說:“博博,你在做什麼啊?”

博博抬頭看了媽媽一眼,馬上低下頭小聲說:“媽媽,我把小鬧鍾拆了,可怎麼也裝不上了。”

通過博博的話和他的表情,媽媽知道孩子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也就沒有必要再說他做錯事了之類的話了。為了讓博博明白自己為什麼錯了,錯在哪裏,應該怎麼做,媽媽這樣告訴他:“你不應該在大人不在的時候拿工具去拆東西,不管是小鬧鍾還是別的什麼東西,因為你還小,還沒有力氣像大人一樣使用那些工具。即使是一把螺絲刀,拿不穩,也很容易把手劃破,那媽媽該有多擔心,多心疼啊。好孩子不應該讓爸爸媽媽為他擔心,因為博博已經長大了,應該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了。”

“還有,你年紀還小,做事也不能像大人一樣周全細致。你看現在,零件撒了一桌子,有的找不到了,小鬧鍾還能正常工作嗎?不能正常工作就不能準確告訴我們時間,這樣會給爸爸媽媽上班帶來很大的不便,每天不都是小鬧鍾叫我們起床的嗎?”

說完了這些,博博抬起頭,對媽媽說:“媽媽,我知道錯了,你罰我吧。”“知道錯了就是好孩子,媽媽不會罰你的。”

媽媽接著問他,“為什麼要拆小鬧鍾呢?”

“因為想看看小鬧鍾裏麵是什麼,為什麼到時間就會響,而且平時總是滴滴答答地響,那個小針還會不停地繞圈。”博博這麼說的時候,一臉的興奮,讓人更不忍心去責罰他了。

“博博想知道小鬧鍾為什麼這樣,想法是好的。因為媽媽教過你要細心地觀察周圍的事物,不懂就問,可見博博是個非常愛探索愛學習的孩子。”

博博聽到這些果然十分高興,媽媽知道,博博又對自己充滿了信心,認為自己確實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

最後,媽媽並沒有忘了補充一點:“但下次可不要這樣了。你可以等爸爸媽媽回家後問嘛,而且你要求看看小鬧鍾裏麵的樣子,爸爸媽媽一定會滿足你的願望的。爸爸媽媽在你身邊,看著你拆,裝不上的時候爸爸媽媽還可以幫你啊。”

為了加深對這件事情的認識,媽媽自己動手嚐試著把鬧鍾重新裝了起來。可裏麵的一些零件不見了,裝好後,小鬧鍾也不能像以前一樣繼續工作了。在媽媽裝的過程中,博博一直在一邊看著,媽媽趁機告訴他這個零件是做什麼用的,那個是做什麼用的。還有小鬧鍾之所以不能像以前那樣是缺了什麼。盡管博博並不能完全聽懂媽媽的話,但他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

孩子們在一起玩兒,難免會出現吵鬧、打架等情況。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不對,父母就要及時批評孩子,讓他認識到這樣做絕對不可以。如果確實是別人的不對,在批評完後,父母也應告訴孩子,當別人罵了你或者侮辱了你,你不願意容忍並沒有錯,錯的是你在處理這件事情上用錯了方法。做人要有自尊,但不能用別人對待你的不好的方式去回敬別人。好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和他講道理,或者告訴大人,讓大人告訴他這樣做不對。實在都行不通,可以不和他一起玩,直到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父母們都有這樣的經驗,體罰孩子的效果並不是很理想。孩子都很倔,打他時他忍著,受不了也會哭,但總是一副不服氣的樣子。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探討懲罰孩子犯錯誤的方法。使孩子意識到,這個規則並不是父母強加給他的,而是他自己也認可的。

當然,父母首先要讓孩子明確,今後絕對不會再打他了,以前打他的方式是不對的,是爸爸媽媽的不好。孩子自己為自己製定的懲罰措施,自然會自覺去執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培養孩子養成自覺的好習慣。

說了這麼多,那麼,到底如何批評孩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父母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多加注意:

1.先表揚後批評

在批評孩子時,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猛訓一通,應采取先表揚後批評的方法,這樣孩子容易接受,效果也會好一些。

2.當場批評

對孩子如不當場批評,就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效果。因為上午發生的事情,下午或晚上他很可能就已經忘掉,這個時候去批評,就不會起到教育作用。

3.批評時全家人的意見、態度要一致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若家裏人有的批評,有的庇護,這樣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另外,也不要全家一起批評孩子,這樣會使孩子不知該聽誰的好。最好由一人作代表,其他人采取讚同的態度。

4.父母的批評不應重複

孩子做錯了事,應當避免多次重複地教育。如父親說過了,母親又接著說;今天說過了,明天又接著說,這樣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尤其對比較敏感的孩子應當特別注意。

5.情況危險時要嚴加批評

比如孩子在公路上和水溝邊玩耍,或是玩火、耍弄利器時,都可能發生危險,要堅決地加以阻止。

6.不要在飯前批評

在飯前批評孩子,既影響孩子的食欲,也影響孩子的情緒,有損孩子的身心健康。

7.批評孩子時不要感情衝動

要記住,批評不是目的,而是為了使孩子改正惡習,斥責與發火應是兩碼事。更不要動手就打,張口就罵,否則容易使孩子形成抗拒心理。

8.父母應注意家醜不外揚

孩子做錯了事,能在家裏進行教育的,就不要拿到外麵去。有的父母常嚇唬孩子說:“明天我到學校去告訴你的老師。”這樣會使孩子產生恐懼或不信任感,其結果並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