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難免會有一些煩惱,但無論如何都應盡量避免對孩子發泄。父母應在平等交流的氣氛中,讓孩子逐漸懂得個人對家庭的責任和義務。父母應盡量避免批評責怪孩子,多給孩子一些笑臉和鼓勵,讓孩子擁有一片快樂的天空,時刻保持昂揚樂觀的心境。
34
讓快樂伴隨孩子左右
父母箴言
快樂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緒。就身體發育而言,它能使人各方麵機能達到最佳狀況;就心理發展而言,它能給人積極向上的力量;就學習而言,在放鬆的心境下才能使大腦處於積極的接收和運轉狀態,從而發揮出最佳的效果。
幾乎沒有人不喜歡天真爛漫、調皮歡快的孩子。可是,做父母的是否想過,孩子很小的時候像皮球兒一樣,在父母和爺爺奶奶以及幼兒園之間被踢來踢去。上學了,球兒踢給了老師和學校。從此,孩子整天背著沉重的書包,整天有寫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課外班兒,他們真的快樂嗎?
孩子學習的動力、效率,身心的健康,個性的養成,都離不開快樂的生活。快樂對於孩子的學習成長非常重要!心理學家認為,快樂既是一種心情,也是一種“性格”。快樂的心情有起有伏,快樂的性格則較穩定。
快樂的性格是可以培養的。教育專家們已找到培養快樂性格的一些要素,為人父母的隻要在這方麵留意,就可能培養出具有快樂性格的孩子。
1.溫馨幸福的家使孩子快樂成長
為了孩子,父母自己首先要做一個快樂和知足的人。專家指出,“出身於快樂家庭的孩子,長大後也比一般人快樂些。”其中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但父母所締造的快樂環境也是孩子快樂的重要源泉。
把家變得更溫馨,看來是個小問題,但對孩子而言,這卻是很重要的。如果家裏亂七八糟,孩子會不希望小朋友來家裏玩。另外,井井有條的家會給孩子帶來平和與滿足。需要注意的是,溫馨不代表幹淨過頭,因為舒適才是快樂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幹淨過頭隻會給孩子帶來束縛。
對於一個家庭而言,無論是每天共同進餐,還是一起慶祝生日或節日都是相當溫馨的。過春節時包餃子、放鞭炮,過生日時切蛋糕、點蠟燭,周末全家外出晚餐,月末全家一起看兒童電影等,這些熟悉而親密的傳統習慣都能賦予孩子生活的意義,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
另外,笑對孩子的健康非常有好處。有些父母喜歡在孩子麵前保持嚴肅的形象,以為這樣才有尊嚴。其實不是那麼回事,笑出聲來,並不會失去你的尊嚴,反而會讓家中充滿快樂的笑聲。
2.興趣愛好是孩子永遠的快樂
研究發現,全身心投入到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中去,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快樂。對於孩子而言,培養他的興趣愛好,例如集郵、繪畫等,讓他投入其中,會讓他很快樂。但這裏的投入並非指給孩子安排滿滿的繪畫課程或者舞蹈練習等,因為那樣隻會讓孩子失去興趣,失去從中得到的快樂。興趣愛好不一定是某種競技,卻同樣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更能讓孩子從中學會投入的快樂。
快樂的人生活過得很平衡,因此他們可從很多方麵得到快樂。倘若一個孩子隻能從一種事情上發現快樂,那是相當危險的。比如,某個孩子可能因為錯過了他喜歡看的電視節目而整晚都不開心;但另一個興趣廣泛的孩子,他就會改為看書或遊戲,並同樣自得其樂。所以,父母協助孩子培養廣泛的興趣很重要。
3.讓音樂帶給孩子快樂
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曆,有時聽一首好歌會讓人精神振奮,身心舒暢。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古代的西方人甚至堅信音樂可以醫治一個人肉體和心靈的創傷。現代兒童醫學研究發現,給患病的孩子聽他們喜愛的歌曲,可以減輕他們的疼痛症狀。而對於健康的孩子來說,全家在一起唱唱歌、聽聽歌,他們往往也會很快樂。
4.引導孩子迅速恢複愉快的心情
快樂的人與其他的人一樣也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但他們卻能很快地恢複過來。做父母的隻要指出任何困難情況都會有一線轉機,教導孩子不屈不撓,便能幫助孩子掌握這種使自己變得快樂的本領。倘若經過努力也沒能扭轉情況,父母便應幫助孩子尋求安慰自己的辦法。每個人都有應付壞心境的方法,但有些是有害的,不值得提倡的。父母應指導孩子做些能平撫其心情的活動,如聽音樂、看書、騎車、向朋友傾訴心聲等。
5.讓孩子體會親近大自然的快樂
生活在現今的高科技時代,成人們常常忘了親近大自然。對孩子來說,大自然充滿了神奇的力量,無論是雨雪、白雲,還是花開、葉落,都可以從中發掘到很多快樂。親近自然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各項感官能力、觀察能力、反應能力。
父母經常猶豫是否該讓孩子飼養小動物,例如兔子、金魚、小貓或小狗,因為它們需要時間和精力。即使孩子保證自己會全力照料小動物,通常大部分工作還是要由父母來完成。不過,專家研究發現,花工夫飼養小動物是值得的。因為當孩子感到擔憂或害怕時,小動物的陪伴會讓他們覺得安心一些。通過飼養小動物,孩子可以學會體貼和照顧他人,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有成就感孩子自然會很快樂。
6.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
當孩子認為自己能解決一些問題時,可以讓他們產生良好的自我感覺,能樹立起信心,並且有了下次自己解決難題的勇氣。
當他們遇到難題時,你可以按下麵的步驟教會他們解決問題的技巧:
(1)發現問題;
(2)讓孩子描述出他想要的結果;
(3)幫他設計出要達到這個結果的步驟;
(4)讓他自己想,哪一步他能夠自己完成,哪一步需要別人的幫助;
(5)在他確實需要幫助的步驟上提供幫助。
7.給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和技能,展示這些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喜悅。“媽媽,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好不好?”這時即使你在廚房做飯,也要滿足他這個願望,並適時地給予肯定:“你講得真是太棒了!”要知道,能和你分享他喜歡的這個故事,對他是多麼的快樂。孩子的熱情能通過你的分享和肯定,轉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而這些品質對他們一生的快樂都是最寶貴的。
8.給孩子提供決策的機會和權利
常言道,童年是或者應該是一生中最快樂的時期,但心理學家對這個說法持保留態度。孩子向來對一切事情都沒有做主的份兒,不論是晚餐吃什麼,還是家裏要買什麼東西,他們都不能過問。孩子都有這種無力過問的感覺,因而童年可能並不像成人所想的那麼愉快。因此,讓孩子自由地做一些選擇,是培養他形成快樂性格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然,父母在大多數事情上不能做主,但有些事讓孩子做決定也無妨。例如聽任兩歲孩子吃黃瓜而不吃胡蘿卜,或讓六歲的孩子從父母準他看的電視節目中挑選一個來看。即使在這個層次,兒童也會在選擇中令自己開心。
9.教孩子與人和睦相處
與人關係融洽是快樂的一個重要條件。盡管父母不能完全支配孩子的社交生活,但卻可以通過與孩子的親近關係,引導他們如何與人相處。因此兒童與他人和睦相處的前提是,他們與父母的關係要好。
父母可以盡量安排孩子常與別的孩子一起玩,例如參加遊戲小組,或帶孩子到遊樂場去跟年齡相仿的孩子玩耍;要是能隨時歡迎孩子的朋友到家裏來玩,那就更好。父母還可以幫助孩子培養他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態度。他們大可談談家裏的人、故事或電視節目中的人可能會有的感受。
10.不要苛求孩子完美
孩子畢竟是孩子,各方麵的能力有限,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父母不可太過於追求完美,父母如果總是對孩子表示不滿和批評孩子,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失去自信。所以,下一次當你再要抱怨的時候,先想一下,這個過錯是不是跟他們的年齡有關?十年後他們還會這樣做嗎?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別再嘮叨個沒完。
讓孩子從心裏笑出來吧!快樂本來就應該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緒。就身體發育而言,它能使人各方麵機能達到最佳狀況;就心理發展而言,它能給人積極向上的力量;就學習而言,在放鬆的心境下才能使大腦處於積極的接收和運轉狀態,從而發揮出最佳的效果。
35
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
父母箴言
樂觀的性格是孩子應對人生中悲傷、不幸、失敗、痛苦等不良事件的有力武器。如果孩子無法樂觀地麵對人生,就會意誌消沉,對前途喪失信心,而且長此以往,還會損害身體健康。值得慶幸的是,孩子樂觀的性格可以通過實踐逐步培養,悲觀的性格也可以在實踐中逐步被改塑。
美國有一對兄弟,一個出奇的樂觀,一個卻非常悲觀。
有一天,他們的父母希望兄弟倆的性格都能改變一些。於是,他們把那個樂觀的孩子鎖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屋子裏,把悲觀的孩子鎖進了一間放滿漂亮玩具的屋子裏。
一個小時後,他們的父母走進悲觀孩子的屋子時,發現他坐在一個角落裏,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在哭泣。原來,他不小心弄壞了玩具,怕父母會責罵自己。
當父母走進樂觀孩子的屋子時,卻發現孩子正在興奮地用一把小鏟子挖著馬糞,把散亂的馬糞鏟得幹幹淨淨。看到父母來了,樂觀的孩子高興地叫道:“爸爸,這裏有這麼多馬糞,附近肯定會有一匹漂亮的小馬,我要給它清理出一塊幹淨的地方來!”
這個樂觀的孩子就是後來的美國總統裏根。他從報童到好萊塢明星,再到州長,直至當上了美國總統。這中間,樂觀的性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樂觀是孩子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而又不斷進取的個性特征。孩子對那些能夠滿足自己需要的事物或對象,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而對無法滿足自己需要的事物則會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樂觀的性格是孩子應對人生中悲傷、不幸、失敗、痛苦等不良事件的有力武器。如果孩子無法樂觀地麵對人生,就會意誌消沉,對前途喪失信心,而且長此以往,還會損害身體健康。
值得慶幸的是,孩子樂觀的性格是可以培養的。早期誘發理論認為,人的性格是在後天的環境中逐步形成的,樂觀的性格可以通過實踐逐步培養,悲觀的性格也可以在實踐中逐步被改塑。
那麼,應該怎樣來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呢?
1.引導孩子擺脫困境
每個孩子都會碰到不稱心的事情,即使天性樂觀的孩子也是如此。當孩子遇到困境時,父母要多留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孩子悶悶不樂,父母無論多忙,也要擠出一點時間來和孩子交談,教育孩子學會忍耐和堅強麵對,鼓勵孩子凡事多往好的方麵想,不要盡往消極的方麵想。
六歲的樂樂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一天,媽媽從幼兒園接樂樂回來時,就發現樂樂有點悶悶不樂。
媽媽問道:“樂樂,今天幼兒園有什麼高興的事呀?”
“今天一點都不好玩。”樂樂不高興地回答。
“為什麼呀?出了什麼事嗎?”媽媽問道。
“今天幼兒園來了一個新同學,他很會說話,老給同學講搞笑的事情,同學們都不理我了!”原來,樂樂今天在幼兒園受到冷落了。
“那不是很有意思嗎?以後,你每天都可以跟這樣一個會說笑話的人玩了,你不高興嗎?”媽媽引導樂樂。
“可是,同學們都不理我了呀!”樂樂有些著急了。
“隻要你和同學們一樣與那位新同學一起玩,你們不是都可以玩得很開心嗎?其他同學還是會跟你一起玩的呀!是不是?”媽媽問道。
“嗯,好像是。”顯然,樂樂同意了媽媽的看法。一路上,樂樂又恢複了往常的快樂。
父母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隻要孩子願意與父母溝通,父母就要引導孩子把心中的煩惱說出來,這樣,煩惱很快就會消失,孩子也會恢複快樂。當然,父母也可以幫助孩子克服一些困難,教孩子以正確的態度和措施來保持樂觀的情緒,這些都是促使孩子擺脫消極情緒的好方法。
2.父母自身要樂觀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首先要樂觀。父母在工作、生活中同樣會遇到各種困難,如何處理會直接對孩子產生影響。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則,在麵對困境、挫折時保持自信、樂觀的心態,孩子也會受父母的影響,在遇到困難時,樂觀地去麵對。
平時,父母應該多向孩子灌輸一些樂觀主義的認識,讓孩子明白,令人快樂的事情總是永久的、普遍的。不愉快的事情隻是暫時的,不具普遍性。隻要樂觀地對待,生活仍然是美好的。
例如,碰到周末要加班去,就要對孩子說:“今天媽媽要去公司加班,這表明媽媽的工作很忙。”孩子會覺得媽媽很能幹,在公司是核心人員。
而不要對孩子說:“該死的,媽媽今天又要加班去。”因為這樣孩子會覺得你是不得不去加班的,這就給孩子留下了不快樂的陰影。
3.不要對孩子“抑製”過嚴
許多孩子不快樂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自由。父母的溺愛,往往會抑製孩子們的一些行為和舉動,甚至替孩子包辦一些事情,這樣,孩子什麼事都不用做,也就無法從中得到樂趣。
美國兒童教育專家認為,要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就不要對孩子“抑製”過嚴,而是要允許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擁有不同的選擇權。
例如,對於兩三歲的孩子,應該允許他自己選擇早餐吃什麼,什麼時候喝牛奶,今天穿什麼衣服;對於四五歲的孩子,應該允許他在父母許可的範圍內挑選自己喜歡的玩具,選擇周末去哪裏玩;對於六七歲的孩子,應該允許他在一定的時間內選擇自己喜歡看的電視節目,什麼時候學習等;對於上小學的孩子,應該允許他結交朋友,帶朋友來家裏玩等。
一般來說,隻有從小就享受到“民主”的孩子,才會感受到人生的快樂。因此,聰明的父母不妨做個“懶惰”的父母,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處理自己的事情。
4.允許孩子自由地表現悲傷
孩子在遇到困境時,往往會表現出悲傷。父母應該允許孩子自由地表現悲傷。如果孩子在哭泣的時候,父母要求孩子停止哭泣,不能表現出軟弱,孩子就會把心中的悲傷積聚起來,久而久之,反而造成孩子的消極心理。
對於孩子表現出的悲傷或軟弱,父母不要嗬斥,應該讓孩子盡情地發泄心中的鬱悶,孩子發泄夠了,他自然會恢複心情的平衡。當然,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父母應該及時安慰孩子,用相同的心理去感受孩子的情緒,努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鳴,從而緩解孩子的不良情緒。
5.對孩子進行希望教育
樂觀的孩子往往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悲觀的孩子則往往覺得沒有希望。因此,父母要對孩子進行希望教育。希望教育是一項細致的工程,需要父母及時地感受到孩子的沮喪和憂愁,幫助孩子驅散心中的陰影。
平時,父母要多引導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績,鼓勵孩子想象自己的美好未來,讓孩子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隻要孩子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孩子必定會以樂觀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事情。
6.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
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可以使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一方麵,父母要鼓勵孩子廣泛閱讀,讓孩子在閱讀中增加知識,升華思想。可以選擇閱讀偉人的故事、童話、小說等文學作品。
另一方麵,父母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為孩子創造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如帶孩子到鄰居家串門,邀請其他孩子到家裏來玩等。
另外,父母可多搞一些活動,如帶孩子外出遊玩;也可讓孩子做一些創造性的活動,如利用廢物製作小作品,通過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讓孩子在各種活動中體會生活的樂趣,增強對生活的信心,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