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對孩子進行美德教育(1 / 3)

現在的父母都很重視對孩子進行智力的開發與藝術素質的培養,孩子剛學會走路說話,就送孩子學琴、學畫畫、學英語等,但對孩子道德素質的培養卻不很關注。事實上,要想使孩子成才必先使其成人。要知道,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的孩子才是未來社會的精品。

40

別怕寬容的孩子會吃虧

父母箴言

做父母的,既可以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胸懷廣闊的人,同樣也可以將孩子培養成心胸狹窄的人。在價值觀日趨多元化的今天,培養孩子學會寬容,以寬廣的心胸、豁達的心態笑對人生中的風風雨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

寬容是一種非常美好的性格,它主要表現為對別人過錯的原諒。這種性格對於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發展,以及孩子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富有寬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溫和,惹人喜愛,受人擁護,而缺乏寬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誕,易走極端,不易為人親近,因而人際關係往往不好。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有些父母時常對自己的孩子灌輸“不能吃一點虧”的思想。他們在送孩子上幼兒園前,叮囑孩子最多的是,不能被人欺侮,誰打你一下,你一定還他一下。有的家長見自己的孩子“吃了虧”,甚至全然不顧當叔叔阿姨的尊嚴和良知,竟對“肇事”的孩子老拳相加,以大欺小、貽笑大方。倘若雙方家長都有“護犢子”症,那又會引出更加不良的後果。

在某公園裏,兩個孩子為爭騎一匹石馬相持不下,各不相讓。這使得雙方父母大動肝火,由相互指責、怒斥,發展到兩家六口的“短兵相接”,直到保安出現,才製止了這場令人啼笑皆非的打鬥。至於嗎?不騎那個石馬又能怎樣?再說以後機會還多得是。而雙方父母見孩子發生爭執,非但不好言勸開,反而也加入“戰鬥”的行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試問,他們的行為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什麼樣的烙印呢?愛孩子就要為孩子長遠打算。父母的這種行為不僅會導致孩子不能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而且還會影響到孩子將來人際關係的處理,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夫妻關係。因此,教會孩子學會寬容,不光是為了孩子的今天,更是為了孩子將來的幸福。

別人做了對不起自己或有損於自己的事情,不要耿耿於懷,不要過分計較在意,能夠笑一笑過去,就笑一笑過去。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做人的風度和境界。寬容能使人性情和藹,能使心靈有回旋的餘地,能消除許多無謂的矛盾。寬容的人,時時處處都會受到人們的擁戴,因此他們能夠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能夠很快地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能夠融洽地與人合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一位幼兒園阿姨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剛來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天,我帶著小朋友去學校體育館玩,由於孩子特別多,我一時疏忽,在遊玩結束後,少數了一個,將一個小孩留在了網球場。

等我發現人數不對時,就趕快跑回來,將那個孩子帶回來。那個孩子因為一個人在網球場,受到了驚嚇,哭得十分傷心。

不久,小孩的媽媽(一個年輕教授)來了,看到了自己哭得可憐兮兮的孩子。

當時我特別害怕,生怕這個媽媽會痛罵我一頓,然後直接向幼兒園領導提出抗議,最後很生氣地將小孩帶走,轉到別的幼兒園。出乎我意料的是,這個媽媽並沒有這樣做!

她蹲下來,安慰自己的小孩,並且很理性地告訴他:“已經沒事了,那個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緊張,並且十分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一親那個姐姐的臉蛋,安慰她一下。”

當時那個小孩踮起腳尖,親了親蹲在他邊上的我,並且說:“姐姐,不要害怕,我已經沒事了。”……

這就是區別,人和人之間素質的區別。一個年輕的女教授對自己兒子的教育,與大多數人的不一樣。

做父母的,既可以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胸懷廣闊的人,同樣也可以將孩子培養成心胸狹窄的人。但為了孩子的幸福,為了孩子將來能有所作為,我們應當教孩子學會寬容。現在有很多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了尖刻、自私、倔強、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而隻有像這個年輕的女教授一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寬容、體貼的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應當從哪些方麵入手培養孩子寬容的性格呢?

1.為孩子樹立寬容的榜樣

孩子最初是從父母那裏學習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父母寬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計較,與鄰裏、同事之間融洽相處,孩子就會學著父母的樣子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寬容、好善、樂於與人相處。

偉大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指出,父母“在開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首先應當檢點自身行為。”讓孩子學會寬容,父母自己首先應有寬容的品質。如父母本人心胸狹窄,無視他人意見,習慣於將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人,不給人改錯的機會,為一點小事爭執不休,為一點小利斤斤計較,這類父母的孩子又怎麼能學會寬容呢?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有一顆寬容之心,寬容的品質才會再現在孩子身上。

2.教孩子學會“心理換位”

所謂心理換位,就是指當雙方產生矛盾時,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思考對方何以會如此行事、如此說話。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就能夠理解對方,就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許多孩子隻習慣於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而從不替別人考慮。要消除這種現象,父母就要教孩子學會“心理換位”。

會下棋的人都會考慮,我這樣,對方會怎樣應對,對於對方的應對,我又應當如何回應。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也是如此,能夠“心理換位”,能夠站在對方的位置思考,能夠設身處地地多為對方設想,許多矛盾就都容易化解了。

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考慮,就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站在老師的角度上思考,就會理解老師的艱辛;站在同學的角度上思考,就會覺得大多數同學是可愛可親可交的。所以,教孩子學會心理換位是非常必要的。

3.告訴孩子人人都有缺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缺點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學交往,和朋友相處,隻要對方的缺點不是品質方麵的,不是反社會的,就完全沒有必要求全責備。多原諒一次人,多給人一次寬容和理解,也就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

當然,寬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從,不是人雲亦雲,這一點是必須向孩子講清楚的。必須讓孩子知道寬容是明辨是非之後,對同學、朋友的謙讓,而不是對壞人壞事的妥協。對壞人和得寸進尺的人是沒有必要寬容的。

4.讓孩子多與人交往

寬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動中培養起來的。孩子隻有與人交往,才會發現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錯誤。而隻有學會容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才能與人正常交往,友好相處。也隻有通過交往,孩子才能體會到寬容的意義,體驗寬容帶來的快樂。

但寬容不是無端的退讓,不是怯懦的容忍,不是無原則的和稀泥。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態,是一種處世的境界,是飽含自信的微笑,是麵對他人的從容。

5.教孩子樹立平等的觀念

人與人之間有差異、觀念與觀念之間有衝突,這本是常事。問題是不能唯我獨尊、一切以“我”為標準,而要尊重不同的信念、價值觀,尊重他人不同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這種尊重,是寬容的必然內涵。

6.教育孩子正確看待名利

孩子有上進心,也有虛榮心。要保護並充分用好孩子的上進心,促使其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在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綜合素質,但是也要防止孩子過分看重外在的榮譽。寬容與虛榮是一對矛盾,虛榮心多了,必定心態不平衡,與人爭不必要的虛名,時時爭、處處拚,最後不一定是好事。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正確看待名譽、將來正確看待金錢,這確實是培養寬容心態的重要方麵。

7.幫助孩子開闊視野

所謂寬容,歸根到底是對不同於自身甚至與自身觀念、利益相衝突事物的寬容。要讓孩子充分了解世界的豐富多樣性、紛繁複雜性,了解除我們的生活狀態外,還有許多種不同的活法。讓孩子明白多元性、複雜性是世界的常態,幫助他接受、融入這世界,而不是固守自己的小天地。這就有了一個最基本的寬容的基礎。

父母可以帶孩子遊曆祖國的大好河山,讓浩瀚的海洋、奔騰的河流、秀麗的湖光山色陶冶孩子的心靈,開闊孩子的視野和胸襟。

除此之外,父母也可以通過給孩子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知道別人是怎樣做到寬容的。

41

謙虛的孩子才會努力上進

父母箴言

驕傲會使孩子誇大自己的優點,不去正視自己身上的問題,進而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這樣的孩子聽不進別人善意的批評,總是處於盲目的優越感之中,從而逐漸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進而導致成績下降,最後變得不那麼優秀了。

在當今社會特定的家庭環境中,一些獨生子女往往不能正確對待榮譽與成績,有的驕傲自大看不起同學,有的拔尖逞能,有的盲目自滿、有點成績就沾沾自喜,有的把集體的成績看成個人的,這些將最終影響他們的不斷進步甚至脫離同學、脫離集體,最終失去目標成為一個後進同學。所以,父母應從小培養孩子的謙遜品格。

有人去問愛因斯坦,說:“您老在物理學界可謂是空前絕後了,何必還孜孜不倦地學習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

愛因斯坦並沒有立即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找來一支筆、一張紙,在紙上畫了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對那位年輕人說:“在目前情況下,在物理學這個領域裏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這個小圓,我所知的是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知識是無邊無際的。對於小圓,它的周長小,即與未知領域的接觸麵小,他感受到自己未知的少;而大圓與外界接觸的周長長,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東西多,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九歲的兒子也曾問愛因斯坦:“爸爸,您為什麼那樣有名呢?”

愛因斯坦聽了哈哈大笑,他對兒子說:“你看,瞎甲蟲在球麵上爬行的時候,它並不知道它走的路是彎曲的。我呢,正相反,有幸覺察到了這一點。”

愛因斯坦就是這樣一個謙虛的人。名聲越大,他就越謙虛。

事實也是如此。“生命有限,知識無窮”。任何一個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麵的造詣很深,也不能說自己已經徹底精通,不需要再學了。如果有那樣的人,他必將很快就被同行趕上並超過。

驕傲是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孩子,特別是聰明的孩子,常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父母應該給予積極的引導,使其心理健康發展。那麼,父母應怎樣培養孩子謙虛的品性呢?

1.讓孩子認識到驕傲的危害

父母要向孩子講明道理: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謙虛的人會不斷學習新知識、新事物,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先進經驗,使自己不斷進步;而一個驕傲的人則會自滿自足,不願學習別人的優點長處和新知識新事物,他不但會原地踏步,還會掉隊。

此外,謙遜的人往往還懂得尊重他人,團結他人,而團結謙遜的結果往往能凝聚起更大的力量,取得更大的進步。盲目驕傲自大的人就像井底之蛙,視野狹窄,瞧不起別人,這往往會影響團結,導致失敗。所以謙遜會迎來成功,驕傲會導致失敗。

當然,父母還要讓孩子分清自信和驕傲的區別。

自信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它能使人樂觀上進;而驕傲是對自己的不全麵的認識,是盲目樂觀,常會讓人不思進取。對於父母來說,應該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但不能讓他們滋長驕傲自滿的情緒。形式上兩者有很大的相似性,常會讓人迷惑,孩子們常會把自己那點小得意看作自信,這時父母應該幫孩子分辨出兩者的區別。

2.幫助孩子全麵認識自己

孩子產生驕傲情緒往往是由於自身存在某方麵的特長和優勢,父母應該幫孩子分析產生驕傲的根源:是學習成績比較好、有某方麵的藝術潛質,還是有運動天賦什麼的。然後讓孩子認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的這種優勢隻限定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在一個更大範圍就不算什麼了;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積極進取,而不是驕傲懈怠,因為優勢往往和不足並存,努力彌補不足才能不斷完善自己。

父母要教育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確實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但是不要忘記這裏也包含著家長的培養、老師的教誨和同學的幫助。

另外,不正確的比較往往也容易滋長驕傲情緒。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相比較,結果自然容易沾沾自喜。父母應該開闊孩子的胸懷,引導他們走出自我的狹小圈子。帶他們到更廣闊的地方走走,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了解更多的曆史名人的成就和才能,以豐富的知識充實頭腦,使之變驕傲為動力。

3.讓孩子正確麵對批評建議

正確麵對批評和建議是終身的學問,驕傲自滿往往也和不能很好地處理別人的批評和建議有關。

一個成績很好的孩子很自負,在學校根本不把老師和同學放在眼裏。

有一天班主任老師批評了他,他回到家裏一臉不高興,還賭氣說:“當個老師有什麼了不起的!我不去上學了!”

媽媽問明了情況,告訴孩子:“爸媽和老師批評你,並不是看不起你,而是希望你進步。我們當然知道批評你,你會不高興,甚至還會怨恨我們,那為什麼我們還是選擇了批評你呢?孩子,大人都是希望你能進步呀!老師也是這麼希望的。”

在媽媽的教育下,孩子向老師承認了錯誤,並慢慢改正了自負的缺點。

要讓孩子明白,批評往往直指一個人的缺點,如果一個人能夠接受批評,他就能夠比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點;若能經常聽取別人的意見或建議,就能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

4.避免過度表揚孩子

為了避免孩子驕傲,教育家卡爾·威特先生非常注意培養兒子謙虛的性格,並盡量避免別人輕易表揚他的兒子。因為他知道,孩子一旦滋長驕傲自滿的情緒,他的前途就毀了。

一次,一個久聞小威特擅長數學的督學官想考考他。按照慣例,威特先生要求對方答應自己的條件,即“不管考得怎樣,絕不要表揚我的兒子”。商量妥當後,威特先生就把特意打發出去的兒子叫進來,考試就開始了。

越考那位督學官越感到驚異,因為每一題小威特都能用兩三種解法去完成,也能按他的要求去解題。這樣他就不由自主地想要讚揚威特了。威特先生趕緊給他遞眼色,他這才住了口。

考著考著就進入了學問的深層,並最終到了督學官所不熟悉的領域。這時,他不由自主地叫了起來:“哎呀!真是超過了我啊!”

威特先生想,這下壞了,就立即潑冷水:“哪裏,哪裏,由於這半年兒子在學校裏聽數學課,所以還記得。”

督學官還不死心,又對小威特說:“你再看看這道題,這道題歐拉先生考慮了三天才好不容易做出來。如果你能做出來,那就更了不起了。”

可是,沒過多久,小威特就做出來了。這時督學官有些不高興地說:“你事先知道這道題吧。”小威特一聽感到很委屈,含著眼淚反複聲明自己不知道。

這時督學官說:“如果沒見過這道題,你就勝過歐拉這個大數學家了。”

威特先生掐了一下督學官的手,立即說:“瞎鳥有時也能撿到豆,這也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