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避免在短時間內讓孩子做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
在孩子馬上就要去上幼兒園或者去上學之前,最好不要讓他開始畫畫;在不久就要出門的時候,父母不要同意孩子去看動畫片的VCD。因為這些事情在短時間內肯定做不完,到那時,想讓孩子停住就難了。
9.寫明要做事情的清單
如果你感覺早上時間緊張,那麼就告訴孩子早上出門前都需要做哪些事情,而且把每一件事情都寫下來,或者用圖形表達清楚。然後讓孩子自己核對都做了哪些事: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父母要把記錄的清單放在顯眼的地方,以便經常給孩子提醒,使孩子及早養成習慣。
10.誇獎孩子很聽話
雖然孩子總是希望自己能不受約束,但他們也想使父母高興,也想讓父母覺得自己是個聽話的好孩子。所以,在孩子能按要求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的時候,做父母的就不要過於吝嗇對孩子的表揚。因為當孩子聽到父母對他的行為表示讚賞的時候,他會非常高興,他會覺得自己既沒有受到約束又使父母高興了。當然,以後他可能會做得更好。
48
孩子老是粗心大意怎麼辦
父母箴言
在學習和生活中,父母應該對孩子嚴格要求。不要認為孩子忽略的隻是一個小小的標點符號,隻是一個小數點的位置,要知道,隻有讓孩子認真對待所做的每一件事,才能使他避免粗心大意,養成謹慎細心的好習性。
有一個急著趕路的人。有一次,在經過一片沙灘的時候,鞋子裏灌了好多沙子,他匆匆把鞋子脫下,胡亂地把沙子倒出來,便又急急地奔向前麵的路程。可是還有一粒沙子仍然留在他的鞋裏,磨著他的腳,使他跑一步,就疼一下。但是他沒有停下來把那粒沙子倒掉,因為他怕浪費時間,怕在太陽落山之前趕不到住宿地。
於是,在痛苦的折磨中,他終於趕到了那個地方。天晚了,疲憊的他忘了脫鞋倒掉那粒沙子,就躺在床上沉沉睡去。第二天,天微微亮的時候,他便匆匆啟程,奔向新的目標。就這樣,他在痛苦中疲憊,又在疲憊痛苦中啟程,卻始終沒把那粒沙子倒掉。
終於在離目的地不遠的地方,他因腳痛難忍,不得不止步。當懊惱、痛苦的他忍著揪心的疼痛把鞋子脫掉的時候,發現讓自己痛苦了幾天的僅僅是一粒不起眼的沙子。
一粒沙,看似小,卻是前進途中的極大障礙。如果故事中的這個人能夠及早地排除它,說不定早就到達目的地,而不必忍受痛苦的折磨了。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也如此。往往是一些小事情、小危險、小障礙、小錯誤,如果我們沒有認真地對待,存在僥幸心理,就會造成極大的損失,比如學習上的粗心。
粗心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不單是孩子身上有這種毛病,許多成年人也有。一般說來,粗心大意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
“我們的孩子挺聰明的,可是總考不了一百分,這粗心大意的毛病可怎麼治啊?”不少父母為此犯愁。
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有的是性格問題,急性子愛粗心;有的是態度問題,對學習不認真就容易粗心;有的是熟練問題,對知識半生不熟最容易粗心;有的是認識問題,沒認識到粗心的危害……父母一定要讓孩子認識到粗心的危害,養成細心謹慎的好性格。
勞拉是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但是卻有一個難聽的外號,她的朋友都叫她“粗心的勞拉”。因為她總是丟三落四,經常把東西到處亂放。這讓勞拉的媽媽很是頭疼,不得不每次都幫她收拾。媽媽提醒勞拉,這樣粗心大意會造成不好的後果。但勞拉總是當成耳旁風,盡管她也不喜歡朋友們這麼稱呼她,但還是依舊覺得也沒什麼。
一天,勞拉正在花園裏澆花,她的好朋友瑪麗來找她:“勞拉,我的堂弟想看看我的畫冊。”
“哦,對不起,瑪麗。讓我找找吧。我記不起放在哪裏了?媽媽,我上次拿回來的畫冊在哪裏?”勞拉焦急地問正在看書的媽媽。
“一直在你的房間裏的,難道你不記得了嗎?”
“哦!我知道了,瑪麗你等一下,我馬上拿給你!”勞拉有些擔心地說,如果真的弄丟了,瑪麗一定會生氣的。
但是,當勞拉和瑪麗來到房間的時候,卻看到她的寵物小狗已經將畫冊咬得稀爛……
“哦,我的天,勞拉。看看你都做了什麼?”瑪麗生氣地喊道,“那可是姑姑送我的生日禮物。”
“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勞拉愧疚地說,但是瑪麗沒有再說話,哭著離開了。
傷心的勞拉禁不住流下了眼淚。這時媽媽問勞拉是不是把畫冊放在了小狗容易夠到的走廊裏。
勞拉隻好回答:“我不記得了,媽媽!”
“我希望從今以後,你能夠吸取這個教訓,把你的東西都放在合適的地方。”媽媽輕輕地對勞拉說道。
“我會努力做到的。”勞拉說。
從此以後,勞拉真的不再粗心,朋友們再也不叫她“粗心的勞拉”了,好朋友瑪麗也原諒了她……
因為粗心大意而犯下的錯誤,不僅會傷人,還會害了自己。任何一個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導致大錯,而且,這一過錯將有可能無法挽回。智者說,避免一切小小的失誤,就能減少巨大的意外挫折。
在學習和生活中,父母應該對孩子嚴格要求。不要認為孩子忽略的隻是一個小小的標點符號,隻是一個小數點的位置,要知道,隻有讓孩子認真對待所做的每一件事,才能使他避免粗心大意,養成謹慎細心的好習性。
下麵是幾種糾正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粗心大意的方法,希望對家長朋友們能有所幫助。
1.不要依賴橡皮
橡皮是造成孩子粗心的一個根源。孩子會認為,反正錯了可以擦,寫錯了也沒關係。於是錯了擦,擦了再錯,孩子滿不在乎。父母可以適當限製孩子使用橡皮的次數。告訴孩子,做什麼事都要“三思而後行”,想好了再做,爭取一次做好。在做一般的練習題時,錯了不許擦。當然,那種必須交給老師批改的作業除外。這樣,孩子就會用心去寫。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變得細心,從而擺脫對橡皮的依賴。
2.草稿不要太草
不少孩子粗心是從草稿開始的。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草。從草稿開始就要嚴肅認真。這有利於克服粗心的毛病。
3.給孩子準備一個“錯題集”
讓孩子把每次考試、作業中的錯題抄在“錯題集”上,找出錯誤的原因,把正確的答案寫出。這實際上是一個錯誤檔案。孩子出現錯誤的原因多是粗心,有利於認識錯誤的危害,下決心改正。讓孩子準備“錯題集”是培養孩子進行自我教育的好辦法。
4.學會自檢
有些父母總怕孩子做錯題,得不了高分,於是天天給孩子檢查作業。這樣做使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反正錯了媽媽能給檢查出來,所以做題時粗心大意。父母不要給孩子檢查作業,讓孩子養成自檢的習慣。錯了又沒檢查出來,就讓他不及格。這樣他才能認識到粗心的危害。有了自檢的能力,粗心的毛病才能克服。
5.讓孩子考家長
讓孩子出題考家長,孩子很感興趣,他們會成心出些容易錯的題,把家長考住。家長成心粗心,讓孩子批評,這對孩子也是一種教育,將來他們自己做題時也會在這方麵多加注意。
49
果斷的性格使孩子更接近成功
父母箴言
父母培養孩子果斷的品質,要因孩子的氣質性格、年齡、性別等的不同而區別對待,千萬不要認為那些成功的教育方法對自己的孩子就都是適用的。父母隻有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培養出做事果斷、有主見的孩子。
一個孩子在山裏割草,被毒蛇咬傷了腳。孩子疼痛難忍,而醫院卻在遠處的小鎮上。孩子毫不猶豫地用鐮刀割斷受傷的腳趾。然後,忍著劇痛艱難地走到醫院。雖然少了一個腳趾,但孩子以短暫的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上麵這個故事看似簡單,實際上卻蘊含了很深的道理。故事中的孩子果斷地舍棄了腳趾,以短暫的痛苦換取了整個生命。在某些特定的時刻,隻有果斷地舍棄,才有機會獲取更大的利益。
這裏還有一個與“果斷”相反的笑話。
有一天,三個探險家終於找到了“希望之穀”。傳說,隻要站在山穀邊大喊心中想要的東西,然後往山穀中跳去,就會得到滿坑滿穀自己想要的東西。於是他們三個決定試試。
第一個人希望有個漂亮的女友,因此他大喊“美女!美女!”往下一跳,果真有滿坑滿穀的美女正等著他去選擇……
第二個人喜歡看書,喊了“書!書!”然後,跳到山穀裏,也得到了滿坑滿穀的書……
第三個人平時就優柔寡斷,左思右想總是無法決定自己的最愛。一個小時以後,他終於下定決心,覺得還是鈔票最有用。於是他走向山穀邊,卻一不小心踢到一顆石頭,他罵了一聲“shit!”,不料一個重心不穩就跌下了山穀……(注:shit,英語中是“糞便”的意思)
看完這個笑話,你在大笑之餘,是否更加覺得培養孩子果斷的性格很重要呢?
德國偉大的詩人歌德說過這樣一句富有哲理的話:“長久地遲疑不決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我們的老祖先也給過我們這樣的教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決策果斷是一種寶貴的人格品質。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人因缺乏這種優秀品質,在關鍵時刻遲疑、拖拉、猶豫不決,終致錯過成功的大好時機而以失敗告終。
很多父母也知道培養孩子果斷性格的重要性,但往往還不能明確界定孩子的某些行為是不是優柔寡斷,是不是缺少主見。
比如,很多父母都喜歡問孩子:“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孩子可能會回答:“爸爸好,媽媽好!”剛開始,父母聽了可能還會很高興,覺得孩子聰明乖巧,年齡不大就懂得不厚此薄彼。可是久了,父母可能就會發現,對於這樣的孩子,當你問他兩樣東西哪樣好時,他也總是回答這個好,那個也好。這其實就是孩子沒主見的表現。
那麼,做父母的要怎樣做,才能改正孩子這種對待事物的方式,養成遇事果斷選擇,有主見的性格呢?專家給父母們提了以下一些建議:
1.讓孩子明白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很多孩子跟媽媽一塊兒逛超市的時候,總是這也想要,那也想要,媽媽不給買,就大哭大鬧。這跟父母平時溺愛孩子,什麼都由著孩子有關。父母的這種行為使孩子養成了不懂得取舍的習慣。因為孩子覺得,自己要什麼就會得到什麼,至少哭鬧之後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為什麼還要取舍呢?全都要豈不更好?
對於孩子的這種想法,父母一定要及時加以引導和改變。平時,父母可以經常要求孩子做出唯一性的選擇。比如,父母可以拿著蘋果和香蕉問孩子吃哪個,並提醒他隻能選擇一個。對於孩子模棱兩可的回答,要提出批評,而如果孩子做出了果斷的決定,則要給予表揚。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懂得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2.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每次和孩子上街的時候,在經濟許可的範圍內,盡量讓孩子自己挑選所需的物品。這時孩子會非常高興,主動性極強。而對於孩子要買的眾多物品,父母要提前規定他可以選取的數量,否則以後就不帶他出來買東西。這樣做,盡管孩子心有不願,但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果斷起來,因為他已知道果斷地選擇幾件,總比什麼都得不到要強得多。
3.尊重孩子自己的決定
給予孩子做決定的機會,可以培養孩子的果斷性。所以,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給孩子發表意見的機會,並支持孩子合理的決定。切忌對孩子的生活做出全方位的強製規定。
例如,父母可以以征求意見的方式,讓孩子決定是買變形金剛還是買小汽車?星期天活動的內容,是逛公園還是打電子遊戲?
父母這樣做可以使孩子覺得自己也有做決定的權利,在這種感覺的作用下,孩子往往就會拿出自己的果斷來。
4.引導孩子迅速做出合理的決定
未經深思熟慮就做出決定是魯莽衝動,而深思熟慮後遲遲不能決斷則是優柔寡斷,這兩種行為是與果斷相對立的。父母既要教會孩子仔細思考,審慎地做出選擇,又要引導不能決斷的孩子盡早做出決定。
父母可以給孩子講有關魯莽衝動、優柔寡斷和堅決果斷的故事,讓孩子自己說出哪種性格好。遇到具體的問題,也要讓孩子說出怎樣做才是對的,並果斷地付諸行動。
5.督促孩子堅持自己的決定
果斷的品質還包含著做出決定後把決定貫徹到底的素質,即對孩子毅力方麵的要求。
父母可以在孩子做出決定之後,與孩子達成口頭或書麵的協議,規定明確的獎賞與懲罰條款。當然,懲罰條款一定要由孩子自己提出,父母隻要覺得合理,就要嚴格監督孩子執行。
6.讓孩子變得更自信
對自己充滿自信的孩子是不會猶豫不決的。幫助孩子克服優柔寡斷的最好辦法是讓孩子肯定自己的能力,堅信自己什麼都能幹。
在幼兒園裏,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的時候,有些孩子總愛悄悄地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流,明顯地表現出缺乏自信。而當老師問他:“XX,你知道嗎?”他會點點頭,但眼睛仍在左顧右盼,顧及周圍人對他的看法。
有些孩子過於敏感,凡事都會想很多。在行動之前總是會有長時間的權衡,以他自己的角度來考慮行為的後果,結果造成了孩子的欲做還休,猶豫不決,缺乏果斷的判斷力,從而產生不自信的表現。
比如,有個孩子在媽媽接他放學回家的路上對媽媽說:“媽媽,今天小朋友都去圍著老師呢。”“那麼你呢?”“我也想,可是已經沒有位置了。”“好哦,下次你第一個上去好不好?”“好的。可是別的小朋友也會沒有位置的。”
對於這一點,做父母的應該盡快尋找突破口,幫助孩子改變這種心理狀態,千萬不要把它歸咎於孩子的個性置之不理。父母平時應給孩子較多地鼓勵和認可,當孩子猶豫不決或打退堂鼓的時候,告訴孩子:“你會幹好的。沒問題。爸爸媽媽都相信你!支持你!寶貝,去吧!”這樣給孩子打氣,孩子有了信心,自然也就不會猶豫不決了。
7.不要對孩子犯冷熱病
日常生活中,年輕的父母常會因各種事情的影響而產生心理波動。心境好時,對孩子親近愛憐,關懷備至;心情不好時,動輒對孩子訓斥打罵,往孩子身上撒氣。父母隨著自己心情好惡的變化而對孩子忽冷忽熱,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不同,孩子不能完全明白。當孩子沒有做錯什麼事,卻受到父母的冷遇或訓斥,父母的反複無常會使孩子感到莫名其妙,有時又感到萬般委屈,在父母麵前無所適從。久而久之會就造成孩子在言行上優柔寡斷,遇事六神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