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孩子,他的父親愛賭博,每次回家怕妻子責怪,總是撒謊說幹別的去了。孩子在他身邊長大,耳濡目染,天長日久也沾染了這種撒謊與欺騙的毛病。為了逃學,他會裝肚子疼;差他買東西,找回來的錢騙說是路上丟了,其實是買零食吃了;老師通知開家長會,他怕老師“告狀”,撒謊說爸媽全出差了。
可見,孩子身上的優點或缺點,與父母有著直接的關係。假如孩子身邊都是誠信的人,孩子絕不會成為一個愛撒謊愛欺騙的人。
有的時候,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待孩子的一些做法是一種失信行為,從而對孩子產生了負麵的影響。
一個剛上小學的孩子說:“過年之前,爸爸口口聲聲說,拜年得來的壓歲錢都歸我,可是沒過兩天,錢都被爸爸拿去了。哼!爸爸騙了我,他沒有做到誠信。”
一個初中二年級的女孩子曾經抱怨說:“期中考試的前幾天,商場舉辦一些活動,想想自己整天悶著頭學習,已經好久沒出去逛街了,頭一天就跟媽媽說想逛街,她痛快地答應等我做完作業就去逛。可是第二天她又變了卦,先是借口身體不舒服,後來又說時間太晚、逛街不安全……我很生氣,媽媽著急了,和爸爸商量後決定還是帶我去逛街,但我拒絕了,當時我已經沒了逛街的心情。”
一位小學老師也反映了這樣的問題:家長們都知道要求孩子講誠信,可是我們班上不少學生的家長就很難對孩子“講誠信”,經常說話不算數。最常見的就是,考試不理想,孩子不願意把成績告訴家長,於是不少家長常常哄騙孩子“把成績告訴我,我不會責怪你的”。當孩子滿懷信任地說出成績後,家長的反應卻不是預期的那樣,要麼批評孩子考得差,要麼責備孩子騙了自己。結果親子關係疏遠了,孩子不再信任家長。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上海等六省市進行了一個針對中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現狀與期望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43.8%的小學生和43.6%的中學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說話不算數。專家認為,這說明中小學生對父母缺乏誠信非常反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可能是第一汙染源。要教育孩子誠實守信,父母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真正做到了“誠”和“信”,不論對他人,對孩子,還是對自己。
另外,在注重“身教”的同時,家長也不可少了“言傳”。父母應該讓孩子樹立起誠信的觀念,注重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思考誠信的問題,讓孩子分清什麼是誠信,什麼是欺詐虛偽。要旗幟鮮明地表揚誠信,批評欺詐虛偽;培養孩子從小明辨是非、愛憎分明的能力。發現孩子說謊時,應引導孩子承認和改正錯誤,對孩子誠信的表現則要及時地肯定和鼓勵。
除了來自家長的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誠信品德還是一個社會工程。在家庭之外,學校教育——來自課堂的教育和老師自身品質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另外,誠信品德的培養需要營造一個“誠信”的社會環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誠信作為一個人最基本也最可貴的品質,是人生的立身之本,是融入社會的通行證,是一個人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愛心是最大的財富
當你突然獲得16000英鎊的意外之財你會怎樣處理呢?也許不會有比蕾迪亞(LydiaNash)更好的處理方法了。
2003年,19歲的牛津大學女生蕾迪亞在電視台舉辦的“百萬富翁”節目中贏得了16000英鎊的獎金。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家境並不富裕的女生卻決定把全部獎金捐給慈善機構去幫助泰國的殘障兒童。麵對這個不想成為“百萬富翁”的女孩,很多人驚詫不已。
對於許多人的不解,她解釋到:“我曾經在孤兒院做過半年的義工,我知道那兒的孩子需要什麼。而泰國與西方相比更需要人們的關注。我想過留下2000英鎊買點衣服或手提電腦,但我最終還是全部捐獻了,因為這些錢是上帝的禮物,它應該造福更多的人。”
蕾迪亞的父親很支持女兒的義舉,他說:“我很高興她樹立了正確的金錢觀,那就是付出比索取更重要,愛心比金錢更重要。”
獲獎隻是少數人的運氣。可是,如果獲獎的不是蕾迪亞而是你的孩子,他會有像蕾迪亞那樣的舉動嗎?作為家長,你會支持並讚賞自己的孩子嗎?
在你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中,愛心是不是高於金錢重於物質的最大財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