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外國部分
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人生教育
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即“老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10億元財富的富豪,而洛克菲勒家族也在其後人的努力下,發展成當今世界最富有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如果研究一下洛克菲勒家庭和家族史,你就會發現,洛克菲勒家族能有今天的成就,與其注重培養接班人、培養理財能手分不開的。
1.讓孩子認識人生與事業的艱險
在小洛克菲勒4歲時,有一次,當他遠遠看到父親老洛克菲勒從外邊走進來時,就張開雙手興衝衝地向父親撲了過去。老洛克菲勒並沒有去抱他,而是往旁邊一閃,結果小洛克菲勒撲了個空,跌倒在路上,哇哇大哭起來。等孩子哭完之後,老洛克菲勒嚴肅地對兒子說:“孩子,你想想,連爸爸都可能會欺騙你,因此你一定要記住,你永遠不能有依賴別人的心理,凡事要靠自己。”
在以後的日子裏,老洛克菲勒又多次表現了他的“冷酷”,甚至在兒子長大成人後,他仍然時時給兒子一些打擊:寸利必爭,破壞他的計劃,將他的生意搞砸……
正是由於老洛克菲勒的“無情”教育,才使得兒子一步入商界便表現出他的精明強幹和高超的理財藝術,最終使洛克菲勒家族的事業如日中天,走向另一番輝煌。
2.讓孩子在嚐試中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小洛克菲勒在上學時,要去山裏參加為期兩天的野營。學校向他們介紹了營地的情況,為他們作準備提出了建議。父親問小洛克菲勒是否需要幫忙,他驕傲地說,他能照顧自己。在出發之前,父親檢查了他的行李,發現他沒有帶足夠的衣服,而山裏要比平原冷得多,顯然他忽視了這一點。父親還發現他也沒有帶手電筒,這是野營時經常要帶的東西,但是父親並沒有給他更多的提示。小洛克菲勒高高興興地走了。兩天後,等他回來時,父親問:“怎麼樣,玩得開心嗎?”小洛克菲勒說:“我的衣服帶得太少了,而且由於我沒有帶手電筒,每天晚上都要借別人的手電筒。”父親問:“為什麼衣服帶少了呢?”“我以為那裏的天氣會與這裏一樣,所以隻帶了平時穿的衣服,沒想到山裏會那樣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該怎樣做了。”“是的,你應該先了解一下當地的天氣情況,再作決定。”
“那手電筒是怎麼回事?你就沒有想到要用它嗎?”“我想到要帶手電筒,可我忙來忙去,最後就把手電筒忘了。我想,下次野營時應該先列出一個單子,這樣就不會忘掉東西了。”
老洛克菲勒雖然知道兒子少帶了衣服和電筒,這樣會給他的野營帶來不便,但他沒有馬上指出來,而是等他回來以後與他一起分析原因,讓孩子自己接受教訓。
父親的做法是想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在嚐試中獲得經驗,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解決問題,這種經驗對孩子來說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敗的,但是這些經驗都能在以後起作用。
小洛克菲勒思維縝密,辦事深思熟慮、有條不紊,這一切都與他父親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這些正是一個理財家必須具備的素質。
3.讓孩子懂得把錢花在有用的地方
為了避免孩子養成亂花錢的毛病,洛克菲勒經常給孩子們講自己對財富和金錢的看法。他說,“我確信,有大量金錢必然帶來幸福這一觀念並未使人們因有錢而得到愉快,愉快來自能做一些使自己以外的某些人滿意的事。”他還告訴孩子們說:“你們知道我們現在不算在石油上的投資,也富裕得不必為生計操勞……但如果因此而揮霍浪費,久而久之就會令人生厭,說到底,一個人能夠比另一個人多吃多少?”他又說:“我看,隻有一個辦法能夠使我們花了錢得到真正的等價物,那就是培養一種情趣,把錢花得可以產生持久滿足的效果。”
他告訴孩子們不要隨意花錢,而要把錢花在有益的地方;要關心他人,使自己的投資為他人帶來福利。在現實生活中,他鼓勵孩子學會給予。起初,他們隻施舍幾分幾角給本地教會支持的各項事業。年複一年,他們的收入增加了,於是便打破教派、民族和膚色的界限,捐贈越來越多的錢給越來越多的事業。他們還成立了專門的洛氏慈善機構,管理日益發展的慈善事業。盡管洛氏家族富可敵國,但其成員沒有一個揮霍浪費的。他們將錢花在有益的事業上,並以此為樂。
4.洛克菲勒家族的14條零用錢備忘錄
洛克菲勒家族認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質的誘惑,所以,他們對後代的要求反而比常人家更加嚴格。在洛克菲勒家族中流傳著“14條洛氏用錢備忘錄”,這是約翰·洛克菲洛三世的父親在與兒子“約法三章”時提出來的。
(1)從5月1日起約翰(小洛克菲勒)的零用錢起始標準為每周1美元50美分。
(2)每周末核對賬目,如果當周約翰的財政記錄讓父親滿意,下周的零用錢上浮10美分(最高零用錢金額可等於但不可超過每周2美元)。
(3)每周末核對賬目,如果當周約翰的財政記錄不符合規定或無法讓父親滿意,下周的零用錢下調10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