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 蘑菇、鹹蛋(隻用蛋白)、香幹都切丁,放入盤裏,加糖、醬油、味精、麻油、醋拌勻即可。
功效 此菜可安神養心、補脾健胃,宜做幼兒滋補佳品。
煎大排
用料 豬大排500克,植物油250克(實耗50克),鹽40克,黃酒25克,蛋清1隻,澱粉、味精、薑、蔥、水適量。
製作 豬大排洗淨剁塊,每塊大排的兩麵都用刀背橫豎拍打,然後用酒、蛋清、鹽稍醃,幹澱粉擦勻,開油鍋將大排逐塊下鍋,炸熟取出,再把薑、蔥、鹽、黃酒下鍋,稍加點水燒開,下進大排,翻身加味精即可。
功效 此菜可養血安神、強筋健骨。
鰱魚肉丸湯
用料 鰱魚肉300克,火腿末5克,火腿片10克,水發香菇1枚,料酒、精鹽、味精、蔥、薑、雞油、豬油各適量。
製作 將魚肉洗淨斬成肉泥,加水、鹽少量,放入缽中,順同方向攪拌至無黏性時,再加水少許拌勻,放置5分鍾,加入蔥末、薑末、火腿末、味精、料酒、熟豬油,拌勻成蓉,用手擠成核桃大小的魚丸約20顆,入鍋中湯裏燒開。將鹽、味精、雞油放入大湯碗中,加入做魚丸的原湯,再用漏勺輕輕地將魚丸盛入湯碗。將火腿片放在魚丸上麵成三角形,香菇用做魚丸的原湯焯熟,放在用火腿片擺成的三角形中間,撒上蔥段即成。
功效 鰱魚性味甘溫,具有溫中益氣、暖胃、潤澤皮膚的功效;內含較高的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對於幼兒體弱、久病或病後氣血虛衰、脾胃虛寒、營養不良而引起的皮膚粗糙或皮膚幹癟、枯槁無華等病症最為適宜,可以起到滋潤補虛的作用。
牛肉水餃
用料 麵粉250克,牛肉175克,白蘿卜150克,蔥末6克,薑末3克,香菜末10克,醬油、麻油、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 將白蘿卜洗淨,擦絲,用開水燙一下;將牛肉剁成泥,加入醬油醃浸一會兒,加水攪拌,由稀變稠時,加入燙過的蘿卜餡,再加入蔥末、薑末、醬油、精鹽、味精、香菜末、麻油,攪拌均勻。將麵粉放入盆內,加入清水和成麵團,稍醒,搓成條,揪成小劑子,逐個按扁擀成薄圓皮,打入餡心,捏成小餃子。鍋置火上,放清水燒開,把餃子下入鍋內,待餃子浮出水麵,用涼水點2~3次,煮熟撈出,即可食用。
特點 餃子味香,鮮嫩。
功效 牛肉的營養價值比豬肉高,有補脾腎、益氣血、強筋骨、長肌肉、消腫利水的功效。白蘿卜中含有芥子油,是辛辣味的來源,有促進胃腸蠕動、增進食欲、幫助消化的功效。此水餃是幼兒較理想的營養食品,有助幼兒健康成長。
薺菜肉餛飩
用料 餛飩皮250克,肉末125克,薺菜300克,海米末(或蝦米皮)、香菜末、紫菜各適量,麻油10克,精鹽3克,味精2克,白糖2克,料酒15克,醬油5克,清水25克。
製作 將薺菜洗淨,放入沸水鍋內燙一下,撈出在涼水內過涼,擠幹水分切碎;肉末放入鍋內,加精鹽、味精、白糖、料酒、麻油及清水25克拌勻後,加入薺菜調和成餡。將餛飩皮放在左手掌上,撥入餡心,裹成餛飩生坯。海米末、香菜末、紫菜、醬油、味精放入碗內,再將餛飩放入沸水鍋內煮熟,撈入碗內,澆入原湯,攪拌調勻即成。
特點 餛飩軟滑鮮香。
功效 此餛飩可清熱止血、平肝明目、和脾利水。
冬瓜鯉魚湯
用料 冬瓜1千克,鯉魚1條,料酒、精鹽、白糖、蔥段、薑片、生油、胡椒粉適量。
製作 將冬瓜去皮,去瓤,洗淨,切成片。將鯉魚去鱗、鰓、鰭、內髒,洗淨,下油鍋煎至金黃色。鍋中注入適量清水,加入冬瓜、料酒、鹽、白糖、蔥、薑,煮至魚熟瓜爛,揀去蔥、薑,用胡椒粉調味即成。
功效 此菜有清熱解渴、化痰利尿的功效。
山楂粥
用料 去核山楂30克,糯米50克,蜂蜜少許。
製作 山楂、糯米下水同煮做粥,調蜜服食。
功效 消食積,化液滯。
胡蘿卜玉米渣粥
用料 玉米渣100克,胡蘿卜3~5個。
製作 先將玉米渣煮爛,後將胡蘿卜切開放入,煮熟,空腹食用。
功效 消食化滯,健脾止痢。
兩米芸豆粥
用料 大米50克,小米30克,芸豆40克,白糖或小鹹菜末少許。
製作 將大米、小米、芸豆分別淘洗幹淨。將芸豆放入鍋內,加入水煮至快要爛時,加入大米、小米,用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成粥。食用時將粥盛入碗內,加入白糖攪勻或喝粥佐食小鹹菜末。
功效 小米中含有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A以及足夠的蛋氨酸。芸豆蛋白質中含有足量的賴氨酸和蘇氨酸。常食此粥能除胃熱、止消渴、利小便。適於幼兒夏季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