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仍離不開奶瓶怎麼辦
很多人都認為,2歲多的孩子就不應再用奶瓶喝奶了。但是有的孩子2歲多仍離不開奶瓶,這是怎麼回事?
這有習慣和依戀兩方麵的原因。如果隻是習慣,對幼兒來說比較容易改為用其他器具喝奶。但如果是依戀,則比較難撤掉奶瓶,因為這樣的孩子往往安全感差,總要尋找一個親切、熟悉的東西作為依戀的對象,而奶瓶往往就是最易被幼兒依戀的一件東西。如果這時硬性撤掉奶瓶,會對孩子產生較強的心理打擊,使他恐懼不安,反而影響以後良好性格的建立。
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家長可以逐漸改變奶瓶裏的東西,使孩子對奶瓶慢慢失去興趣。如逐漸稀釋奶瓶裏的奶,最後隻裝白開水,孩子對隻裝水的奶瓶很快就會失去興趣。
如果孩子還需要奶瓶作為護身符,不必非撤掉它,家長也不必太過著急。當孩子與外界接觸增多,自立能力增強時,他會自動放棄奶瓶的。
適宜幼兒的健腦食品
腦細胞的發育及正常功能的維持,需要一定的營養作為物質基礎,如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和礦物質(如鈣、磷、鐵、鋅等),有了這個基礎才能使腦的細胞健全,保持思維的清晰和敏捷,利於學習及掌握知識。雖然目前還沒有即效的食物能使寶寶的智力出現神速的發展,但確有能提高腦結構素質和改善腦功能的食物,那就是健腦食品。
健腦食品不僅僅指一種食品也不是指一種營養成分,而是多種營養物質合理的搭配。在這些營養物質中,對腦的健全發育有著重要作用的是糖、蛋白質、磷脂類和B族維生素。
糖。腦是個耗能的組織,它本身不能貯存葡萄糖,隻能利用血液中提供的葡萄糖來產生熱能、維持自己的機能,平時所食的主食像米、麵中就有豐富的糖類,寶寶一般不會缺乏這種成分。
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腦細胞的主要成分,攝取充足優質的蛋白質可以促進腦細胞的增長發育。一些嚴重營養不足的寶寶就是因為缺乏能量和蛋白質,影響到腦的生長而導致智力的遲緩。平時要多給寶寶吃些動物性食物如肉、魚、蛋、禽及植物性的豆製品,這些食品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
磷脂類。腦中的脂類比任何器官都豐富,脂類是促使頭腦健全的物質,要培育優秀的頭腦一定要攝取充足的脂類,爸爸媽媽應該給寶寶多吃富含卵磷脂的食物,這些成分在牛奶、雞蛋、牛肉、豆製品、芝麻中含量較高。
B族維生素。B族維生素可以幫助蛋白質和糖的吸收利用,保證神經傳遞的正確性,是腦智力活動的助手。寶寶應多吃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牛奶、蛋黃、花生、蔬菜、水果等。
當然,不是多吃健腦食品的寶寶腦子一定會變得聰明,要想寶寶出類拔萃,還需要有良好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食物則僅僅是物質基礎。
大腦對於營養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糖、蛋白質、脂肪,還有類脂、微量元素、維生素等,對於大腦來說,缺一不可。而自然界中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因此,為了維持大腦的營養需要,就必須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來食用。
主食的種類很多,它們所含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又互不相同,故不能用一種糧食做主食,應做到粗細糧合理搭配,幹稀搭配。副食中的肉類、蛋類、奶類、魚類、海產類、豆類和蔬菜等,都能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脂肪酸、磷脂、維生素、鈣、磷、鎂、碘等重要營養素,對人體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副食在營養上也並不全麵,因此,應搭配食用和變換食用,以保證人體營養的全麵性。
吃血就能補血嗎
人常說:吃血補血。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
根據科學驗證,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動物血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血紅素鐵又極易被人體吸收利,所以,吃血是補血的好方法。
各種動物血所含鐵量以鴨血最高,雞血次之,豬血最少,不過,即使是豬血,含鐵量也是紅棗的7倍左右。
不要盲目限製幼兒的
脂肪攝入量
目前,人們一談起脂肪,就會談脂色變,唯恐攝入脂肪多了,會影響孩子身體健康。但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嬰幼兒,機體新陳代謝旺盛,所需各種營養素相對較成人多,故脂肪也不可缺。否則,易造成以下不良影響。
熱能不足。每克脂肪在體內氧化後,產生熱量約為同量蛋白質產熱量的2倍,若飲食中含脂肪太少,就會使蛋白質轉而供給熱能,勢必影響體內組織的建造和修補。
影響腦髓發育。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是合成磷脂的必需物質,而磷脂又是神經發育的重要原料,因此,脂肪攝入不足,就會影響嬰幼兒大腦的發育。
可使體內組織受損。脂肪在體內廣泛分布於各組織間,嬰幼兒各組織器官嬌嫩,發育未臻完善,更需脂肪庇護,若體脂不足,體重下降,抵禦能力低下,機體各器官受傷害機會就會增多。
減弱溶劑作用。脂肪是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嬰幼兒生長發育和必需的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必須經脂肪溶解後才能為人體吸收利用。因此,飲食中缺乏脂肪,即可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