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可知,對於嬰幼兒來說,飲食中有適量脂肪是必需的,尤其是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更具特殊意義。
零食應該怎麼吃
很多孩子都喜歡吃零食,不過,家長應該給孩子把關,不能無限量地供應零食。因為隻靠零食不能使孩子攝入合理、均衡的營養。
寶寶吃零食應該有大體固定的時間,這樣才能保證零食與正餐之間有一段時間,吃正餐之前才能有饑餓感,比如可以在上午10點左右、午睡後1小時左右。
零食絕不能代替正餐,所以不能由著孩子,想吃就吃。
多吃些含組氨酸的食物
組氨酸是人體必需氨基酸之一,對幼兒生長發育極為重要。原因是:組氨酸能促進幼兒的免疫係統功能盡早完善,強化生理性代謝機能,穩定體內蛋白質的利用節奏,促進幼兒機體發育。
然而,由於幼兒機體可塑性較大,代謝速度快,這就勢必大量消耗組氨酸。為此,幼兒每日組氨酸攝取量要高於成人幾倍。但因人體缺乏自身合成組氨酸的整套酶係統,所以,組氨酸必須嚴格依賴食物蛋白質或氨基酸製品來供給,若其來源不足,將導致幼兒抗病能力低下,產生貧血、乏力、頭暈、畏寒等不良症狀。
經科學測定,黃豆及豆製品、鴨蛋、雞肉、牛肉、皮蛋、玉米、標準麵粉、土豆、粉絲等食物富含組氨酸,幼兒可多吃些。
讓寶寶多吃點香蕉
香蕉可使大腦中的5-羥色胺增多,進而使情緒愉悅,因此香蕉又被稱為“快樂水果”。另外,香蕉中含有較多的鉀,100克香蕉中含鉀472毫克,比大多數水果都多。人體缺鉀,就會導致肌肉無力,使信息在大腦中傳遞的速度減慢。補鉀,可使寶寶更精神。
如果寶寶因便秘而煩躁、易激動,常吃香蕉還可以通便。
讓寶寶多吃點蘋果
蘋果能夠很好地調理消化功能。寶寶如果滑腸(單純性消化不良),可吃蘋果止瀉;寶寶如果便秘,可吃蘋果通便。
一果兩治,區別就在於吃法不同。將蘋果(帶皮)切成八九塊,放一碗水,用小火煮(或隔水蒸)爛,可治滑腸。蘋果去皮,生吃,可防治便秘。注意,無論生吃、熟吃,都要去淨果核,以防誤食果核中毒。
春季維生素不可少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一旦缺乏,就會影響機體正常代謝而產生疾病。這裏之所以強調春季幼兒維生素不能少,原因主要有兩點。
?誗幼兒在春季的生長發育較快,對維生素的需要量有所增加。
?誗春季蔬菜數量少,品種缺,水果的品種也很單調,易使幼兒出現吃菜吃膩了的感覺,出現挑食或偏食現象,結果影響了維生素的攝入量。
有鑒於此,春季給幼兒適量補充維生素,對幼兒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
嬰幼兒補水的學問
水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因為它是血液、淋巴、內分泌以及其他組織不可缺少的成分。由於嬰幼兒的新陳代謝比成人快,對營養素的需要量比成人多,加之腎髒濃縮功能差,排尿量相對較多,使得嬰幼兒每日需水量比成人多。
嬰幼兒若體內缺水,會出現消化、吸收不良,體溫升高,倦怠無力,煩躁不安等現象,嚴重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及注意力、記憶力等智力因素的發展。
因此,父母要定時定量為嬰幼兒“加水”,飲水總量應以孩子的體重為標準來計算,每日每千克體重需要飲水70~85毫升。飲水時間應在上午10時到下午5時,避免睡前過量飲水,以保證孩子夜間的休息。夏季因天熱汗多,應適當多喝些水,而冬天則要少喝。
此外,還要讓寶寶吃些含水量大的食物,如湯麵、稀飯、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等,而大米幹飯、饅頭、炒飯、餅子等則要少吃,這些幹硬食品易消耗體內的水分。另外,父母需注意寶寶的菜不可太鹹。
家長在給嬰幼兒飲水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要讓嬰幼兒喝冰涼的水。
幼兒喜動,經常玩得渾身是汗,十分口渴,總喜歡喝一杯冰涼的飲料。盡管當時喝著舒服,但是喝冰涼的水易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縮,影響消化,還能刺激胃腸蠕動加快,出現腸痙攣,引起腹痛。
不要喝生水。
有的幼兒性急,當口渴難忍而又沒有開水時,就要喝生水,尤其是農村的幼兒,這樣易發生胃腸道疾病。
喝水不要過快。
有的小孩不喝水則已,一喝水,常一口氣喝上一大碗,極易造成急性胃擴張,也不利水分的吸收。家長要給孩子講清不宜喝水快的道理,養成慢慢喝、一口一口喝的習慣。
水果能代替蔬菜嗎
水果和蔬菜的共同點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不過兩者還是有區別的。水果含水分多、糖分多、果肉細、好消化,但水果所含的無機鹽不如蔬菜多;蔬菜是人體獲取鈣、鐵等無機鹽的重要來源,而且蔬菜含纖維多,比較耐嚼,寶寶多咀嚼可以幫助牙齒生長。
所以,給寶寶吃水果不能代替吃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