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氣氛不良。父母關係不和,常在餐桌上爭吵,嚇得孩子提心吊膽,沒有食欲,誘發偏食。
錯誤的飲食時間。孩子剛睡醒或剛玩完,就讓孩子吃飯,由於準備工作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因而影響孩子的正常消化,造成偏食。
偏食不是病,而是一種不良習慣,這種不良習慣表現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則在家長。為讓孩子食欲正常、健康成長,建議家長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飯要定時定量,少吃零食,不偏食;合理安排膳食,注意營養平衡;營造舒適的就餐環境;讓孩子適當做運動,增加熱能消耗,以促進食欲。
幼兒偏食可致視力障礙
有些父母可能很重視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智力培養,但卻往往忽視嬰幼兒的視覺發育與保健。其實,孩子的視力保健也很重要。
有些幼兒隻吃一些精製食品,而不喜歡吃粗米、粗麵,這就會使孩子體內缺乏微量元素鉻,使胰島素調節血糖的功能受製約,血漿滲透壓隨之升高,促使晶狀體和眼房水的滲透壓上升,導致屈光度改變而損害視力。
如果幼兒體內鉻元素不足,還會妨礙蛋白質與脂肪的正常代謝,尤其是影響氨基酸的運轉,使血液膽固醇升高,加速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病變的進程,而這些病變對視力均有一定影響。
有些幼兒喜吃甜食,這也會損傷孩子智力,因為糖是酸性食物,它在代謝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堿性物質——鈣與維生素B2。體內鈣不足,會使血液滲透壓降低,導致晶狀體和眼房水滲透壓改變。當眼房水的滲透壓低於晶狀體的滲透壓時,眼房水便會通過晶體囊湧入晶狀體內,促使晶狀體變凸,屈光度增加,造成視力下降;而維生素B2缺乏會促使近視眼的發生。
由此可知,幼兒偏食可致視力障礙,所以一定要使幼兒日常膳食合理搭配,食物應多樣化,幹稀搭配,粗細結合,適當多吃些富含鈣、鋅、鉻及維生素B2的食物。
偏食與挑食的糾正
挑食常常發生在幼兒期。具體表現是:幼兒對自己喜歡吃的食品無節製性多吃,對不喜歡吃的食品吃得很少,甚至寧願餓一餐或餓一天也不吃。這也是不良飲食習慣中的一種。
有的幼兒有肉時就多吃飯,無肉就吃得很少,這樣時饑時飽,饑飽不均,很容易損傷胃腸道,久後會引起厭食。同時會造成幼兒營養不良,影響身體發育。
寶寶長期挑食偏食,容易造成營養失調,影響正常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怎樣糾正孩子偏食、挑食呢?
糾正孩子偏食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如果家庭成員有偏食的不良習慣,必須首先糾正,否則對幼兒有不良影響。
做父母的不要在孩子麵前議論哪種菜好吃,哪種菜不好吃;不要說自己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更不能因自己不喜歡吃某種食物,就不讓寶寶吃。
食物加工時要注意色、香、味俱全,使幼兒有良好的感觀。
每餐菜的種類不一定多,2~3種即可,但要讓孩子吃到多種食物。
給幼兒講明道理,正確勸導,也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育。
注意膳食的多樣化,每餐葷素搭配,采用混合膳食。營養素供給齊全,可以防止幼兒挑食。
對幼兒喜歡吃的東西,應有所節製地供給。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的好壞,不僅關係到寶寶的身體健康,而且關係到寶寶的行為品德,爸爸媽媽應該重視。父母如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孩子模仿性強,就會自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父母在孩子飲食習慣的引導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做好飯前準備。飯前不吃零食,吃飯前首先得安靜下來,停止活動,洗淨雙手。進食時切勿邊吃邊玩,或翻閱連環畫之類的讀物。書上細菌很多,翻閱書頁又把手弄髒了,而且邊吃邊看會分散對食物的注意力,至於在馬路或大街上手拿食物,邊走邊吃就更不衛生了。
培養孩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幫助孩子每餐吃飯能在一定時間內(20~30分鍾)完成,但不宜過急催促。不要給寶寶盛上滿滿的一碗飯,寧願少盛再添,也不要吃不了剩下。讓寶寶從小就珍惜糧食,養成不浪費糧食的習慣。
保持清潔安靜的環境。吃飯時絕對不能責罵孩子,以免使孩子精神緊張而影響食欲。鼓勵孩子自己吃飯,讓他感到有興趣。
飲食要定時、定量。避免饑飽不均。否則,時間長了會影響胃腸道的正常功能,甚至形成胃病。每逢節假日,應注意不要讓孩子暴飲暴食或不按時吃飯。
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並非是件容易的事,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這要求爸爸媽媽每時每刻都要注意。不能說爸爸媽媽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寶寶就一定能有,這要看爸爸媽媽在平時是怎樣培養的以及對寶寶的進食態度是否正確。爸爸媽媽要尊重寶寶的個性,讓寶寶覺得吃飯是自己的願望,準備飯菜既要考慮到平衡飲食,也要照顧到寶寶的口味,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不能單講究營養。
寶寶患異食癖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