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醋中的醋酸比例約占0.4%左右,醋酸能夠抑製多種細菌的生長繁殖。在寶寶吃的涼拌菜中加點醋,可以殺菌防病。
此外,醋也有開胃和保護維生素C的作用,對不想吃飯的寶寶,吃點帶酸味的菜,能增進食欲。在炒青菜時加點醋,蔬菜中的維生素C能夠較好地保留下來。
在烹製排骨、豬爪、魚類等食物時,加一些醋,可以使骨質中的鈣、磷最大限度地溶解出來,有助於吸收利用。
要讓寶寶吃點兒“苦”
父母在給寶寶做菜時加點苦味的菜,對寶寶很有好處。
如苦瓜,它的苦味可以刺激味蕾,增進食欲。苦味刺激唾液腺的分泌,有助於消化。苦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是抗氧化物,可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給孩子選擇飲食的自由
有的家長生怕自己的孩子長不好,於是經常強迫或命令孩子多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或阻止他們吃另一些食物,這是不對的。據專家研究,父母給予孩子的壓迫越大,孩子的反抗心理也越強。因此,父母應該多給孩子選擇飲食的自由,不要強迫他。在孩子吃東西的問題上,家長可按以下要求來對待。
不要過分擔心孩子不吃東西,隻要他的身體沒有不健康或病痛的征兆,便沒有問題。當孩子肚子餓時,他自然想吃,這時,家長隻要給他適量營養豐富的食品便可。
孩子若很挑食,可以教他幫助計劃及準備一日三餐。媽媽先列好一張菜單,讓孩子從中挑選他喜歡的食品,然後帶他一起去買,或讓孩子幫忙做菜,孩子有份參與準備工作,自然會對食物特別感興趣。
千萬不要哀求或恐嚇孩子吃某種食物,這樣隻會使他更執拗。
以堅決但和藹的語氣告訴孩子,這些就是今天這頓飯的食物,你自己選擇吧。
尊重孩子的愛好,如果他真的很不喜歡某種食物,也不要強迫他吃。
不要借助雪糕或零食之類來引誘孩子,這樣隻會令那些有益的食物在孩子心目中更沒有地位。
吃飯時氣氛要輕鬆愉快,如果父母一麵吃飯,一麵抱怨及教訓孩子,孩子再好的胃口與食欲也會消失的。
不要讓孩子以為隻要他們肯吃更多的食物,父母就會高興,否則會對孩子造成壓力,而且很有可能導致他們吃得太多,長得過胖。
安排好幼兒的一日三餐
一日三餐熱量的分配應是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有些孩子不吃早餐或僅吃點稀飯、鹹菜就去幼兒園,這樣熱量和營養均不足,不能滿足整個上午學習、活動的需要,容易出現饑餓感、頭暈、注意力不集中,久了還會導致智力下降,故要吃好早餐再去上幼兒園。中午可讓孩子多吃些含糖類和脂肪的食物,做到粗細糧搭配、葷素兼有、色香味俱佳。晚餐進食應適量,孩子做完功課可加一餐點心。
幼兒宜用筷子吃飯
用筷子進食是我國人民的一大特點。用筷子夾食物是一種複雜、精細的動作,可涉及肩部、臂部、手腕、手掌和手指等30多個大小關節、50多條肌肉的動作。對幼兒來說,一日三餐使用筷子,不但是一個很好鍛煉手指運動的機會,而且有促進其神經發育的作用。但是對幼兒來說,用筷子吃飯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有些家長為了圖省事,不讓幼兒使用筷子,而是一直讓幼兒用湯匙直至入學,這種做法是不太妥當的。
一般孩子到了2~3歲,就喜歡模仿大人用筷子吃飯,有拿筷子的要求,這時父母就應當因勢利導,讓他們學習用筷子進餐。但一些家長認為孩子使用筷子不熟練,邊吃邊掉飯粒,吃得太慢,常常不讓孩子用筷子進餐。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是錯誤的。
從各方麵來看,孩子還是用筷子進餐好。傳統的不一定是落後的,我們應該繼承並發揚好的傳統。
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是個逐漸改進的過程,家長不必強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勢,可以讓幼兒自己去摸索。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拿筷子的姿勢越來越準確,可以夾起一些小的食物,如小糖丸等。初學用筷子時,先讓幼兒夾一些較大的、容易夾起的食物,即使半途掉下來,家長也不要責怪,應給予鼓勵。
影響寶寶身高的主要因素
哪些因素會影響寶寶的身高呢?各種資料表明,身高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遺傳。人的高度取決於下肢和脊椎骨的生長,而骨骼的發育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較大。
營養。骨骼是由有機物和無機鹽組成的。營養充足的孩子就會長得高一些。
體育鍛煉。體育鍛煉對骨骼有機械刺激作用,經常鍛煉的孩子會長得高一些。
睡眠。科學表明,人在睡眠時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比覺醒時多,即人在睡眠時比清醒時長得快,睡眠充足就會長得高些。